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帮助中心 | 关于我们
欢迎来到青海技术市场,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资讯 >  科技创新——高新区快速发展的强大引擎

科技创新——高新区快速发展的强大引擎

信息来源:八百家资讯中心    发布日期:2012-07-05    浏览量:5

  自2010年9月成功晋级以来,高新高新新房区站在新的起点上,按照国家高新区“四位一体”战略定位,紧抓省委、省政府加快建设陕西东大门的机遇,在持之以恒推进项目建设的同时,把更多的精力和财力投向科技创新,把科技创新作为内生动力,不断整合创新资源、构筑创新体系、集聚创新人才、营造创新环境,昂首迈向国内一流创新型特色园区。

  实施创新驱动

  发展产业集群


  高新区按照“特色、集群”的发展思路,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提升发展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新兴产业,促进精细化工、装备制造、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在精细化工产业领域,以新型煤化工研发生产为方向,现代煤化工产业园区已启动实施,建成后产值将超百亿元;在装备制造产业领域,以中联重科、北人印机、青锋科技等企业为产业链中心,先后引进了湖南中钢、成都中挖、青岛中青林、泰和机电等20余家上下游配套企业,并初步形成了工程机械、印刷机械、纺织机械三大特色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在农副产品精深加工领域,八鱼公司、西荆集团借助国家油脂科学研究院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研实力,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一批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研发成功,带动企业效益显著提高;在新能源、新材料和新一代信息基础产业领域,先后引进了陕煤集团LED产业园、舜天能源锂电池、大业电动巴士、神州德信等一批新兴产业项目,极大地完善了相关产业链条,奠定了园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础,提升了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实施政策激励

  撬动企业自主创新


  为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一流创新型特色产业园区建设步伐,2011年,高新区先后出台了《渭南高新区推进科技创新创业若干政策》和《渭南高新区人才特区发展规划》,分别设立2000万元和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创业创新服务体系建设、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和高新技术产业聚集。通过财政资金引导,撬动民间资本投入,健全科技服务体系,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加快科技产业融合。

  今年,高新区及时兑现政策,召开科技创新奖励大会,对14家企业和24名高层次人才进行了表彰奖励,颁发了1000余万元的奖励资金,激发了全区科技创新的动力。上半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家,省级科技计划15项,申请专利65件,申报科技创新型企业4户、国家863计划3项,成套装备服务外包平台和环保型凹版印刷机研发项目,正式列入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

  同时,高新区注重突出企业主体作用,充分调动企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科技成果应用的主体。鼓励骨干企业把加快研发平台建设作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抓手和载体,加快组建工程技术中心、研究中心等研发机构。2012年,他们决心大力支持北人印机创建国家级印刷机械工程技术中心、渭南光电建设国家级LED重点实验室,支持渭化集团、中联重科、海泰电子、金钼科技、标正农化建设省级工程技术中心,提升区内关键技术研发和高端产品开发能力,增强区域科技创新实力。

  健全服务体系

  提升企业科技水平


  围绕主导产业创新需求,高新区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快提升科技创新水平。高标准、高起点建设了渭南高新区创业创新孵化中心,为催生培育中小企业,聚集壮大特色产业,凝聚激活科技资源提供了全新的服务平台。完善生产力促进中心、创业服务中心、人才交流中心、大学生创业基地、产学研示范基地、公共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等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形成了浓厚的创业创新氛围。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先后组建了凹版印刷机械、土方机械、新型煤化工等一批专业化、综合性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全市率先成立陕西北人专家工作站,启动了国家钼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及钼化工产品中试基地建设,打造集研发、中试、生产、鉴定一体化、规模化、掌控世界钼产业技术主导权的中国钼化工基地,为产业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细化科技创新政策,针对科技企业孵化器、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企业融资担保等均制定了相应扶持政策,初步建立起具有园区特色的促进科技创新政策体系,为激发企业创新动力,提升园区科技水平提供了完善的政策支持。

微信 电话 顶部 工作人员:0971-7612617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平台服务热线:

0971-6121697

工作日(8:30-18:00)

Copyright ©  2019        青海技术市场        青ICP备1800111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