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广东科技厅 发布日期:2012-08-01 浏览量:4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金融则是现代经济的血液,科技与金融的有机结合,成为了广东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推动开放条件下的金融、科技和产业融合创新,既是当前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必由之路,也是各行业各地区分享创新带来的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商业机会,实现互利共赢的战略选择。
近年来,广东科技金融工作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广东在财政科技投入和银行科技信贷结合、科技金融与科技资本市场结合等方面作了很多尝试和创新,形成了科技与金融互动的良好局面,走出了一条有广东特色的科技金融路子。
在广东省委省政府积极推动科技金融相结合,推动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的大环境下,作为我省科技金融工作又一次经验探索和机制创新。去年挂牌成立的华南科技资本研究院成为我省探索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源对接的新途径。
华南科技资本研究院主要业务和功能是什么?中小型科技型企业如何能快速上市?科技金融结合要怎么开展?围绕这些问题,近日南方网记者专访了华南科技资本研究院华南科技资本研究院院长林江教授。
提供贴身式金融服务 预辅导广东科技企业上市融资
南方网:首先请您介绍下华南科技资本研究院成立背景和目前的主要业务。
林江:华南科技资本研究院的前身是2007年2月份成立的东莞科创投资研究院,当时东莞市很多企业家是做工厂出身的,他们可能对生产的流程管理、制造的过程比较了解,但对怎么上市、怎么走资本市场道路一窃不通。怎么做?后来东莞科技局局长叶景图局长提出组一个研究所,这个研究院就是后来的东莞科创投资研究院。
成立这个院的目的跟现在的华南科技资本研究院非常相似,而且后来也有所发展,但是初始是从那里来的。作为一个民营企业,尤其是民营科技企业走资本市场道路的参谋。对于民营企业来说,有时候去请一个券商或者请一个会计师,存在收费特别昂贵,对于选择上市完全被动,缺乏针对性、沟通周期长且浪费时间等多个问题,因此很多企业多多少少对劵商有一种防备心理。
因此,直接去找券商对企业不见得是一个最好的选择。企业普遍反映能不能找到一个参谋部,这个参谋部能够解决他们的困难,就是在券商、会计师这些专业人士进来之前能不能请一个家庭医生过来看看。因此,华南科技资本研究院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了。
记者:目前,华南资本研究院提供的预辅导跟辅导有什么区别,主要是指哪些内容?
林江:要说有什么不同的话,其实没什么不同,工作的性质是一样的。企业上市路线图设计、主营业务的界定等都是华南资本研究院提供的预辅导服务。这些东西其实是券商要去做的,但是券商一开始进不来,因为进来的话对于企业可能是有风险的,因此华南资本研究院能发挥一个桥梁纽带的作用。
此外,企业走资本市场道路,不管有没有上市,需要有规范的财务制度。很多企业由于他们的历史原因,比如很多家族企业,企业财务管理比较混乱,只记流水帐,连审议表、现金流量表听都没听说过。因此华南资本研究院会给这些企业提供一些建议,助力他们建立一套符合现代企业管理的规范的会计制度、财务制度。
华南资本研究院会就是企业的一个总参谋,我们的目的不只是服务一个人,而是服务众多的企业。当然也受自身能力的限制,我们这个团队的人也不多,不可能有全省那么大,还是有选择的,至少按照科技厅的领导说的短期内能够见效,我们优先来做。
记者:您刚才讲了那么多,包括帮他们引进财务,重组业务,这些是否算做你们为这些企业提供了贴身式金融服务呢?
林江:对,这就是贴身式金融服务,我们称之为高端增值服务。为什么说是高端的呢,比如会计,不是我们自己去帮他们做会计,我们没有这个时候,也没有这个人手去帮他做,但是我们出的这些点子和建议能够有效地帮他们解决一些问题。
比如这个企业要不要补税,不补税的话就解决不了它的财务问题,是否补得越多越好,这也是需要考虑的。我们本身跟税务机关有比较长期的联系,税务官员会比较认真地去考虑专家的意见,比企业在办税窗口和税务机构谈要好得多,这就是有一个参谋和没有一个参谋的区别。
华南资本研究院在做的事情是一个公益的事情,我们给企业做参谋,同时为政府分忧,本来很多事情是要政府来做的,营造了一个有利于企业成长的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是帮了政府。
专家团队实力雄厚 呼吁企业转变认识、政府购买服务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华南科技资本研究院专家团队的组成
林江:在专家团队我们这块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是专职的,一个是兼职的。在研究院创始的阶段,我们以兼职为主,因为专职从事这些行业的人员的薪酬是不得了的,我们不可能养得起很多这样的专职人员。什么时候我们的队伍越来越庞大呢,就是我们辅导、预辅导企业的数量越来越多就可以了,当然这个费用不可能像券商那样收,那是不得了的事,我们也要收一定的费用,但是这些费用对一些企业来讲也是九牛一毛。所以我们是以兼职为主,有专职的,多数人还是兼职为主。
我们还有顾问团队,来自现职券商,我们的一些校友、好友以帮忙的方式来,他们参加华南科技资本研究院的工作的时候不以任何券商的名义出现,他的名片上都不印这个身份,就是以个人身份来,就是拿着华南科技资本研究院顾问的名片去企业,以个人的名义给建议。
这就是我们现在的状况。我们有一个专家顾问团队,有核心顾问团队,里面有专家,有兼职,现在初试阶段是以兼职居多,专职偏少一些。同时还有包括我知道的一些研究生,不管是硕士生还是博士生,在他们学业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到那些地方做一些实习的工作,这样的话对于学习来讲是个学习的机会,另外也很难得有个在读书期间有机会来接触到很多企业。
目前,很多企业宁愿去澳门赌一把,可能几百万、上千万都可以赌掉,但是他可能就不愿意出几十万去请一些专家团队来帮他,这跟观念有关系。对于中国人来讲,idea是不值钱的,他看重的是电脑、汽车、办公楼、房子这些看得见的东西,给我一个idea,对他们来说不一定是有用的东西,也会困扰着研究院。很多企业既想要这笔服务,又不想给钱,我也不觉得是很奇怪的事。另一方面就是政府,本来像这样的公益事业,政府应该是给一些资助的,有些东西是政府做不了的,或者由政府去做不一定更有效,可以购买服务,这也是广东省政府在大力推的一个事情。
助力政府科学决策 制定相关的规划标准
记者:我知道华南资本研究院帮政府完成了一些规划或者课题研究,请院长举个例子来说一下这方面的工作。
林江:比如我们华南科技资本研究院在东莞帮助东莞市制定了上市后备企业的标准。当时东莞市想大力推动企业上市,要搞一个上市路线图,即有多少家企业可以纳入上市后备企业,这些上市后备企业有些什么标准,怎么评审,评审的标准是什么,有哪些企业可以进来,进来的话可以享受什么样的待遇。华南资本研究院就结合东莞的实际,帮助政府制定标准。
此外华南资本研究院还在东莞组织初评,对企业报上来的材料进行审核,组织专家去企业考察,看看企业的实际情况是否跟它所提供的材料相符。我们再要去看看这个企业在三到五年--最好是三年,看它能够上的概率有多少,我们得去做评估,最后通过跟企业沟通、考察,再看面上的材料,做出一个初评的意见,再提交政府,由政府来终审。
任重而道远 广东科技金融创新仍然严重不足
记者:这几年来,不仅是国家还是地方都比较积极地推进科技工作,广东省(这方面)还是走得比较前的,您觉得政府在促进科技金融结合方面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林江:应该说,科技厅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现在在广东只能说是初见成效,还没有真正到井喷的阶段。
首先,科技局是一个职能部门,而金融办是一个协调部门,既然是协调部门,人手就比较少,因此金融和科技部门其实还没有办法做到无缝连接,金融办只是协调,但金融办受制于他们的职能,很难发挥积极的作用,比较尴尬。
其次,科技金融存在较大的复杂性,作为银行,很难去评估一个技术、一个专利或者是一个项目建议书,哪怕这个项目建议书你告诉我它有很高的科技含量,但是银行无法就这个报告书作出判断是否对你扶持。怎么给科技成果进行估计,怎么给专利进行估计,这个问题一天不解决,一天就没办法,本来风投其实是最好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但是坦率地说,广东的风投做得还不够好。
此外,还存在一个信用问题,因为科技不像房地产那么实在,如果是房地产,找一个房地产评估师来评估就可以出评估报告,本来如果信用好一点,不用担保不用抵押我都可以给你担保,但是广东也存在信用体系不健全的问题,尤其是一些中小微企业,一方面说他们很需要钱,但是这些中小微企业往往是信用的高危群体,存在信用缺失的问题。
最后,广东的科技金融创新严重不足,科技金融是很讲创新的,比如合同能源管理就是一种创新。现在汪书记说要科技创新,金融什么的都要跟上,本来金融归金融,科技归科技,现在要把这两个东西放在一块,怎么办?必须要找属于这两个部门的边界,这个边界的东西必须要创新,否则的话两个东西就是“两张皮”,科技和金融为什么是“两张皮”呢,你做你的,我做我的,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根本就无法联系到一起。所以我们只能去找最大公约数,找相通的地方,才能促进科技金融的创新结合。
未来得两条腿走路 推动广东科技金融相结合
记者:对广东省科技与金融结合未来的发展,您有什么样的期待?
林江:我觉得它是两条线,一条线是自上而下,一条线是自下而上,而且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应该找到一个结合点。
自上而下就是现在的政府推动,没有政府来推,单靠民间,我估计力度显然不够,所以政府的推动是必须的。但是政府推动可能有一些改善的空间,现在我们所推的政策通常没有经过太多的论证咨询。
我觉得科技这个东西,尤其是科技金融,它是涉及到方方面面的,比如说涉及到金融,金融本身就要创新,科技也有科技创新,科技的创新和金融的创新有没有关系,政府必须得广泛地跟业界对话沟通。因为政策是引导企业去做事的,否则就不叫政策了,但企业对你这个政策会不会有反应呢?政府可以去做一些咨询,让业界人士、商界团体等利益相关者发表意见,然后在没有推出之前去修正政策,以达到政策推出的时候有最大的效应。
政府决策出台要科学化,政策出台必须要进行科学论证,必须要有一个收集意见的过程,从而使得这个政策有效、有用、有操作性。而且还要去研究这些政策对不同的利益相关者会带来多大的影响,有哪些正面的影响,有哪些负面的影响,如何消除负面影响,如何去做一些补救的措施,如何把正面影响扩大,这是政府要做的。比如科技厅涉及到银行、保险、信托、基金那么多个部门或者领域,这边又涉及到科技主管部门、企业,甚至还有一些专利部门等,这些机构有没有公约数,最大公约数在哪,这个还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一方面,自下而上是什么呢?就是科技创新对于企业来讲是个必由之路。很多人觉得科技是遥不可及的东西,怎么能让他感觉到是可及的呢,最好的做法就是走资本市场道路。
现在很多广东的中小微企业大部分是做贴牌的,他们也不知道明天在哪里,过一天算一天,但是不能这样想,这样想就完蛋了,肯定要有目标,目标在哪里?我告诉你,你要上市,这是你的目标,如果有了一个标杆在那里,企业为了适应这个标杆就得做改善。如果企业有一个很具体的目标就是上市的话,它就可以围绕它的目标来做,这样做的话就满足了汪洋书记所讲的要调结构,调结构就是升级,升级转型的过程就是改造企业自身的一个过程如果广东的企业都能这么想的话,汪洋书记的升级转型、“双转移”的目标就可以实现了。
广东要在科技金融上面有突破的话,需要科技和金融两方面先要互动,先要有头脑风暴。把金融和科技结合起来创新,把两个边界模糊化,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把两种元素或者是多种元素放在一起怎么来变成一个新的东西。政府政策的出台应该要鼓励科技和金融要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实现广东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
Copyright © 2019 青海技术市场 青ICP备1800111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