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帮助中心 | 关于我们
欢迎来到青海技术市场,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资讯 >  科学家发现首例雨媒传粉植物

科学家发现首例雨媒传粉植物

信息来源:辽宁科技厅    发布日期:2012-08-06    浏览量:4

  近日,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科研人员范旭丽等人发现,附生兰科植物多花脆兰的雨水传粉机制不同于兰科植物中已知的自交机制,是有花植物中第一例真正意义上的雨媒植物。该发现回答了学界一直以来对“雨媒”这一传粉形式是否存在的质疑。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植物学纪事》。

  据范旭丽介绍,对于有花植物来说,花粉在花药和柱头之间的成功传递是有性繁殖中最重要的环节。1950年,科学家曾在法罗群岛观察到几种植物用雨水作为传粉媒介的现象。从此,“雨媒”作为一种传粉方式被记录和广泛提及,并被认为是由于传粉昆虫缺乏而产生的一种繁殖保障机制。

  然而,此后的普遍观点认为,雨水对虫媒植物的传粉非常不利,一些学者对“雨媒”传粉形式的真实性也提出了质疑。此后的研究都否定了雨水传粉的真实性。

  自然界是否存在真正意义上的雨媒植物呢?

  “终于,我们在对西双版纳石灰山雨林常见附生兰科植物多花脆兰的研究中发现了这种有趣的雨水传粉机制。”范旭丽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我们发现多花脆兰进化出了适应雨水传粉的花部特征,如花序直立、花朵交叉排列、向上开放,花瓣肉质厚实有弹性,特殊的合蕊柱结构等。这些特征使得它在雨滴打击下,能够将花粉团翻绕270度,越过蕊喙,直接落入柱头窝,完成自花传粉。”范旭丽说。

  同时,雨后的调查发现,花粉块的移除率和沉降率分别高达72%和60%;在对野外17个不同地点95个花序人工遮雨处理后,该植物平均结果率仅为3.47±0.78%,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的自然结果率24.88±1.37%。这些结果都表明雨水传粉对多花脆兰的结实起着重要作用。

  (原载于《中国科学报》 2012-08-03 A1 要闻)

微信 电话 顶部 工作人员:0971-7612617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平台服务热线:

0971-6121697

工作日(8:30-18:00)

Copyright ©  2019        青海技术市场        青ICP备1800111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