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帮助中心 | 关于我们
欢迎来到青海技术市场,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资讯 >  新疆生地所在生物量分配模式来源研究中取得进展

新疆生地所在生物量分配模式来源研究中取得进展

信息来源:中国科学院    发布日期:2012-08-07    浏览量:4

  在低资源环境下,植物的生物量分配模式或表型的可塑性暗示着环境信号和个体发育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而不仅仅是植物发育上的延迟(个体发育漂变)。要理解环境因子对生物量分配模式或表型的影响,就必须区分生物量分配模式是来源于环境梯度还是个体发育漂变。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李彦研究员团队发现,土壤质地显著改变了往叶和根的生物量分配比例,但是没有影响往茎的生物量分配比例;同时,土壤质地也显著改变了叶和根特征的发育轨线,但没有影响基茎直径和植株高度之间的异速生长关系。研究人员通过构建Nested-ANOVAs模型确认,土壤质地梯度对叶和根生物量分配比例变异的贡献平均可以达到64–70%,远大于个体发育漂变的贡献(14%)。而个体发育漂变对茎生物量分配比例变异的贡献平均可以达到77%,远大于环境梯度的贡献(20%-28%)。

  这些结果暗示着环境因子主导着往叶和根的生物量分配,而个体发育漂变控制着往茎的生物量分配。换句话说,植物往代谢活跃器官的生物量分配主要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对环境变化敏感,具有高的可塑性;而代谢非活跃器官的生物量分配主要受控于个体发育漂变,对环境变化不敏感,具有较低的可塑性。

  上述研究结果发表于PLoS ONE。

微信 电话 顶部 工作人员:0971-7612617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平台服务热线:

0971-6121697

工作日(8:30-18:00)

Copyright ©  2019        青海技术市场        青ICP备1800111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