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湖南省科技厅 发布日期:2012-08-14 浏览量:5
2010年,湖南省科技厅批准湘乡市为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两年以来,湘乡市按照《湖南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管理办法》和《湘乡市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总体规划》的要求,以科技创新、节能减排和生态旅游为抓手,积极推动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四化两型”建设快速推进,城乡统筹步伐加快,“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的湘乡发展定位初具雏形,经济社会实现了快速协调发展。今年6月,湖南省科技厅推荐湘乡市申报了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有望成为我省第5个国家级试验区。
一、突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支撑引领可持续发展
一是深化产学研科技创新。湘乡市政府与中南大学等6所科研院校签署了全面合作框架协议,聘请省内外各领域的权威专家组建了“湘乡市社会发展专家顾问团”,与全市30家企业和20所科研院校开展了产学研合作。在省科技厅的支持下,怀其集团与四川大学、省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组建了“湖南省皮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华龙集团与江南大学合作成立了粮油食品深加工研发中心,五矿(湖南)铁合金有限责任公司创建了湖南省铁合金清洁生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皮革生产、粮食深加工和清洁生产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二是加强科研技术攻关。在国家项目层面,积极推动“LDM脉袋除尘器”、“高效节能LED照明产品及专业技术服务”等一批国家项目获得科技部支持。同时,在省科技厅的支持下,组织实施了“钢铁烧结生产节能与烟气脱硫关键技术及装备的研发和工程示范”省科技重大专项,争取了“硅锰合金电炉自动控制研究与示范”、“高档皮革清洁化集成技术产业化”、“米胚油新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示范”等一批省重点项目,有效地促进了老工业区节能减排、皮革工业技术升级和特色产业基地创建。三是积极推进科技惠民计划。科技部、财政部今年启动了科技惠民计划,我省成功获准首批试点。湘乡市申报的“湘乡市居民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应用示范”项目,将有望获得首批科技惠民计划项目支持。该项目将重点建设湘乡市“水质监测网”和“企业重金属排放监测网”,组织实施湘乡市重金属污水处理示范工程和饮用水安全保障示范工程,通过“两网两工程”的建设,实现对重金属污染排放企业的实时监控,建立市域饮用水安全保障的长效机制,确保湘乡城区及污染区域的居民和村民喝上安全优质的自来水。
二、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工程,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湘乡市积极组织实施节能减排工程,推进传统产业的提质改造,开展了涟水河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和“蓝天碧水”工程,启动了国家重金属污染治理试点。同时,设立了节能减排科技计划专项,在铁合金、化工、皮革、建筑等重点行业积极推广应用一批节能减排实用技术,支撑“两型”社会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一是实施了五矿湖铁粉尘回收与余热发电、韶峰水泥余热发电、湘潭碱业烟气脱硫等项目,通过建设,烟气回收利用率达到了90%,能耗降低了30%,减少排放粉尘9000吨,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二是组织实施了含六价铬渣污染治理,实施了铬清洁生产和铬渣利用技术,铬生产系统回收率>98%,废渣综合利用率>90%,实现铬生产过程无有毒废渣排放。三是完成了湘乡氟化学公司废水循环治理项目和氟石膏处理等循环经济项目,通过对含氟废料综合处理技术,减排含氟废水排放量60万吨,处理氟石膏30万吨。真正实现了龙城九十万百姓“蓝天白云碧水”的夙愿。
三、建设文化旅游生态城,促进城乡统筹可持续发展。
整合资源,打造三大旅游名片。湘乡市充分利用自然景观、历史文化及区位优势,以东山书院,陈庚、谭政、黄公略故居、励志论坛等项目建设为重点,打造大东山红色立志旅游名片;以云门寺、曾国藩生平研究馆、曾国藩诗文岛、镇湘楼等项目建设为重点,打造历史文化旅游名片;以水府旅游区、东郊农业生态园、东台山国家森林公园、东台山农业休闲农庄等项目建设为重点,打造农业生态休闲旅游名片,目前已形成湘中地区的旅游品牌。稳步推进生态城乡建设。湘乡市积极实施“南拓北进东延”战略以节约、节能、低碳为主题,推进城乡生态环境建设。在保护历史文化特色、保持社会稳定的基础上,对旧城区进行全面改造。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在湘乡工业园建立循环经济体系,建成泉湖垃圾填埋场,彻底改善城市卫生状况。在新农村建设中,加强对农村禽畜污染、垃圾、废水的治理力度,完善城镇体系建设,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拓展、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工作模式向农村推广,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Copyright © 2019 青海技术市场 青ICP备1800111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