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资讯 >
沈阳浑南新区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发展报告
沈阳浑南新区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发展报告
信息来源:辽宁科技厅
发布日期:2012-09-04
浏览量:4
这里,是沈阳老工业基地发展的制高点。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和国家科委、国家体改委确定的五个综合改革实验区之一 ,沈阳高新区成立24年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在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和经济实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这里,是沈阳老工业基地发展的关键点。2010年沈阳市委、市政府实施开发建设“大浑南”战略,浑南新区(沈阳高新区)与东陵区、沈阳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合署办公,进入高新区与新城区一体化开发建设阶段,形成了沈阳高新产业发展的“聚集区”。
这里,是沈阳老工业基地发展的爆破点。历史机遇的多重叠加,旧城区能量层层释放,成就了这里在东北经济版图上的与众不同。
这里,集万千关注的目光于一处,集万千宠爱于一身,集各种责任于一体,集历史景深于一脉。本报将通过系列报道的形式,深入发掘沈阳浑南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发展的样本经验。
千百年以来,美丽的浑河,便在沈阳之南缓缓流淌,守望着这座城市的崛起。跨河向南,释放老城区的产业能量,一直是沈阳城的光荣与梦想。随着沈阳老工业基地改造的基本成功,沈阳需要进一步做优发展空间,需要在更高的起点上进行结构调整,沈阳产业需要在更高的平台上升级,沈阳装备制造业要完成“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推进‘两化’融合”等重大历史命题。
浑河在沈阳之南映照着梦想。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发展只争朝夕!
进入新世纪以来,2010年沈阳市委、市政府实施开发建设“大浑南”战略,开启了高新区与新城区一体化开发建设的新时空,不断加快高新产业的聚集度,为沈阳经济发展搭建起一个国际化的升级平台。
在这片600平方公里的发展沃土上,正在掀起中国高新产业的新纪元。浑南人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两大主线,在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助推主导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等方面屡现大手笔,逐步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沈阳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化之路。
舞起产业“龙头”
为老工业基地的振兴破题
站在历史的长河岸畔,近年来沈阳的发展实现了两级“弹跳”的惊艳跨越。老工业基地的改造,使铁西新区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得以重振;而沈阳老工业基地要在此基础上实现升级发展,则将这份光荣的任务历史性地交付给蒸蒸日上的浑南新区。
只有更深地理解历史,才能创造更完美的未来。
两年前,沈阳将城市发展定位由现行的“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调整为“国家先进制造业基地,以期进一步提升沈阳在国家城市中的地位。大浑南的开发,为该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巨大的引擎。辽宁省委常委、沈阳市委书记曾维指出,大浑南地区是现在乃至未来支撑沈阳经济发展的重要空间之一,从战略的高度,整合区域资源优势,激活发展潜能,为加速推进沈阳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只有更深入地嵌入沈阳的振兴版图,才能释放老工业基地的无穷活力。
在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全景图”中,浑南新区以更高远的战略目光,面向国际化竞争,面向老工业基地的未来产业,面向世界科学技术的更新换代。浑南新区的发展定位是:国家中心城市,面向国际开放的东北亚枢纽门户;东北亚智慧新城,引领东北亚产业提升的创意与研发中心发动机。
经过科学的布局,浑南新区正成为沈阳装备制造业升级改造的重要缩影。“浑南新区改变了以往单纯追求规模的发展模式,而是形成技术的突破,升级产业的结构,追求工业的利润率。”浑南新区副区长、浑南国际新兴产业园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裴希岩一语中的地说。
当前,沈阳市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有49%的资源集中摆布在浑南新区,几大产业园区,在沈阳乃至沈阳经济区的发展中发挥了战略引领作用:浑南国际新兴产业园区是最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电子商务及现代物流、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沈阳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是由国家发改委批准设立,基地依托辽沈地区产业基础和技术优势,以航空产业为主,大力发展民用飞机项目;三好街高科技园区作为中国东北乃至北方地区电子信息产品的中心和集散地,是东北地区唯一当选的特色商业街和全国唯一当选的科技商业街;沈阳国家大学科技城发展定位为技术创新研发核心区、创新人才富集区、科技创业孵化加速区、科技金融示范区、技术合作转化试验区和高端产业领航区。
浑南高新产业的突破,代表着沈阳装备制造业的新跨越。目前,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86家,其中产值超亿元企业达到170家,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4%;外商投资企业80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34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8家,上市企业9家。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如果说沈阳市记录了共和国的工业历史,那么浑南新区则孕育了现代工业文明的崭新线索;如果说,铁西代表着几十年来沈阳的突破,那么浑南新区则面向明天,尽情书写沈阳美好的未来。
打造国家级“智库”
成就沈阳装备制造业“大脑”
“浑南新区的设立,是老工业基地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它是沈阳一个崭新的特区与希望。”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焦洪昌说,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在为沈阳南下开路,为沈阳经济区的发展、为城市升级服务,为沈阳成为国家中心城市提供产业支撑。
紫气东来,方兴未艾。浑南高新区集聚了中科院金属研究所、自动化研究所、计算技术研究所、生态研究所、仪器仪表研究院等多家全国杰出的科研机构,拥有52家国家及省部级技术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和5个院士工作站、19个博士后工作站,科技企业从业人员达到12.5万人,科技研发人员2.1万人。
资本长袖善舞,知识八面来风。近两年,新区政府加大力度,搭建科技投融资平台:与日本日亚合作设立了额度为3亿元的沈阳市第一家中外合资创投基金,引进中风投设立了额度为5亿元的“辽宁联盟中投创业投资基金”,引进浙商创投设立了额度为2亿元的创业投资基金。在公共技术研发平台建设方面,浑南新区重点建设东北区域超算中心。由大学科技城与东北大学共建,准备投资2.7亿元,占地100亩,计算能力达到300万亿次/秒。建成后平台将由东北大学聘请专业团队进行市场化管理,为新区企业提供超算服务。
缔造平台天际起,登临不觉欧亚遥。浑南新区积极推进科技合作的国际化。为引进国际一流的人才、技术、项目以及成果转化等先进的管理模式,加快推进科技合作国际化。一是引进新加坡宇东集团,利用其所拥有的国际知识产权数据库,开展知识产权交易服务。二是在设立创投基金的基础上,积极引进一批日本的先进技术和产业化项目。三是与俄罗斯远东研究院、清华大学中俄战略合作研究所和乌克兰基辅大学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努力建设成为俄罗斯对华的技术转移和产业化基地。
娇龙起凤,俊采星驰。浑南新区吸引了一批归国创业团队和以姜谦博士(美国第二大半导体设备公司诺发公司前副总裁,现任沈阳拓荆公司总裁)、李茂程博士(富创精密)、陈波博士(芯源公司)、吴功博士(富创得公司)、姜小平博士(科晶公司)等为代表的高端领军人才、高水平海外归国学者,这些科技人才和资源为企业攻克难关、创新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生机与活力。
“大风起兮云飞扬”,成为浑南新区发展的豪情。浑南新区正成为新兴产业的聚集区。这里资本荡漾,人才荟萃,高端平台迭起,科技项目在这里乘势而兴。“剪得春光入卷来”,成为浑南新区发展的智慧。浑南新区新兴产业的技术力量、技术水平不仅替代国外产品,而且能够出口发达国家,代表着“沈阳智造”爆破式发展。
突破国际垄断
标识出“沈阳智造”的崭新高度
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各类能量,成就了浑南新区奔腾不息的气势;
老工业基地升级的种种要素,形成了浑南新区气势恢弘的爆发。
在沈阳市“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信息、生物医药、航空、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7个战略性新兴产业,浑南新区则在重点发展电子信息、IC装备、生物医药、航空和冶金新材料产业,建设以智能交通为主的典型示范应用基地,打造成为沈阳战略发展的新增长极。
如果说,新兴产业构成了浑南新区发展的脊梁,那么,自主创新则成为浑南新区发展的灵魂。
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在工业、交通、能源、军工、民生五大产业领域自主研发的工业机器人、AGV自动导引车、焊接机器人、洁净(真空)机器人、政务机器人、重载机器人均为中国第一,创造了近百项行业应用的突破;东软医疗近三年申请专利100余项,其中50%以上为发明专利,研制成功的16层螺旋CT、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直线加速器治疗系统、PET产品填补了中国在相关领域的空白;
沈阳中科研计算所承担了多项国家数控攻关项目,开发了我国第一台五轴联动的高档数控系统“蓝天一号 ”,率先实现了国产中高档数控系统在国产数控机床上的批量应用;
在IC装备领域,中科仪研制生产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真空仪器装置2000多台套,多次打破发达国家技术封锁;
沈阳芯源微电子成功开发出“匀胶显影”等3类整机系列产品,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产品性能均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在匀胶显影技术领域居国内第一;
沈阳拓荆公司自主研发的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首台国产“12英寸PECVD”通过国家科技部项目组验收,打破了国外产品的市场垄断和技术垄断,对提升我国IC制造装备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海到无边天作岸。浑南能量正使“沈阳智造”、“中国智造”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至2011年,新区企业累计承担国家、省、市科技计划项目630余项,获得资助经费超过13.3亿元,其中仅2011年获批国家及省、市各类科技计划130余项,共获资金支持6.3亿元,其中获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支持项目9个。
山登绝顶我为峰。浑南新区以高新技术为先导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已经形成了鲜明的特色。东软集团、新松机器人等龙头企业,已经在全国乃至世界取得了领先地位,其品产品远销欧、美、亚数十个发达国家和地区。
释放旧城能量
绘制百年工业的辉煌年轮
近年来,一些经济界人士提出一个理论,迅速崛起的东北将成为中国经济的第四增长极,同时认为,东北振兴看辽宁,辽宁振兴看沈阳。而沈阳这块工业文化深厚的沃土上,浑南新区则是一个让世人瞩目的“速度高新区”、“效益高新区”。
路通北国三千里,气压塞外十四州。一家香港媒体如是称赞,浑南新区正乘浩荡之振兴春风,以前所未有的崭新姿态,超速跃进,快速奔跑,成为沈阳振兴的“加速器”。
浑南新区的亮点不能只是产业的集聚,更应该 体现对沈阳市发展的科技引领和科技服务,不能只关注本区企业和产业,还要胸怀大局,服务沈阳乃至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产业振兴。
航空业,被誉为装备制造业的“皇冠”。截至2011年,浑南新区航高基地已投产项目1个、在建项目8个、拟开工项目4个、在谈推进项目20余个。主要包括总投资11.6亿元的沈飞民机公司Q400飞机大部件转包项目、沈飞民机公司钣金生产线、沈飞民机公司原材料保税仓库、C系列商务飞机等项目。
汽车业,标识着装备制造业的国际级实力。在汽车装备领域,以三菱发动机、新光华晨发动机、新光发动机为龙头,初步形成了新区汽车发动机及零部件产业链;蓝英公司作为国内汽车轮胎成型机的主要生产供应商之一,其自主研发生产的全自动全(半)钢丝子午线轮胎成型机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通信设备,号称装备制造业的电子“神经”。在通信设备领域,以奥维通信、亨通光通信等企业为龙头,浑南新区重点发展移动通信的终端设备,手机、无线寻呼设备、手持无线电话机、车载电话机等产品。
电子元件领域,形成了装备制造业的核心利润。基础零部件是我国装备制造行业的“短腿”,近70% 的行业利润要被进口零部件吃掉。这种历史性的尴尬,已在浑南新区得到了历史性的改变。在新型电子元器件领域,浑南新区形成了清华同方、乐金电子、仪表院等发展龙头,重点发展新型大屏幕液晶等新型显示器件及磁性材料和电感元器件等领域。
新能源领域,代表着装备制造业的未来。浑南新区内聚集了通用电气、沈阳瑞祥、中科天道、中科普能、森源生物等一批新能源领域的科技企业,引进了兆瓦风力发电设备、光伏电池、LED绿色照明产业园、生物质发电等项目。
浑南新区,正进行着一场老工业基地崛起的凤凰涅槃。新区装备制造业涵盖了集成电路装备、机器人自动化装备、数字化装备、汽车装备、航空装备、通信设备、新能源设备、石油化工设备、新型电子元器件9个行业领域,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装备制造体系。
浑南新区,正嬗变着浑南浑北浑然一体的工业文脉。通向未来的征途上,一个崭新的新兴产业聚集区正在生成,沈阳未来的发展动力在这里积蓄;沈阳装备制造业领潮世界的美好前景在这里开创。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浑南新区则怀着这样的壮志,为一座城市开拓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