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科易网 发布日期:2012-09-05 浏览量:4
科研经费是保证科研顺利实施的基本条件之一。科研经费管理是科研项目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并贯穿于科研项目的全过程。农业科研经费一般指用于科研课题研究、试验、试制和技术产品(http://product.k8008.com/)、新成果推广的经费,是农业科研单位实现科技创新, 促进科研事业稳步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
中国是一个农业历史悠久的国家,农业在整个国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根本问题。农业发展离不开农业科技创新,"十二五"规划也将农业现代化提高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与政府科技投入、科研管理效率密切相关,但就目前状况来说,农业科研单位普遍存在科研经费投入不足,研发项目开展缺乏保障的问题严重地制约了科技资源的有效利用,影响了农业科研单位的科技创新。
农业科技创新需要稳定的经费支持,但我国农业科研经费大多来自科研院所和部委立项,而更关注农业生产基本研究的地方农业科研经费多数只能通过争取项目获得,资金不到位,往往直接影响到了科研项目开展的进程和效果,在蔬菜品种等农产品的改良工程上较难取得大的突破和显著成绩。此外,由于经费投入不足,使得科研机构还面临科研人员的待遇偏低、基础条件不完善、科研仪器陈旧、科研设施落后以及科研手段严重滞后等问题难以得到有效改善,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也受到一定影响。
针对农业科研经费问题,我国应建立稳定的经费支持机制和市场化评价体系。
第一,除保障基本工资和办公费用,解决科研人员的后顾之忧外。给予科研院所或者专家稳定和常态化的科研经费,特别是基础性农业科研方面,保障农业科研工作的有效进行。
第二,一些重要课题需要科研经费较多,可在稳定经费支持基础上额外争取。如类似转基因、突发性病虫害防治等科研项目需要经费较多,下拨经费时应有所倾斜。保证农业科研经费在政府预算经费中的比重每年一定的比例增长。
第三,以市场认可程度和科技成果(http://tec.k8008.com/)转化率作为农业科研成果的评价标准。把农业技术创新纳入到农业生产、销售的整个系统中,鼓励农业科研人员为农民和消费者服务,进一步调动研发积极性,切实推动生产力发展。
第四,调整科研方向,促进农业科研在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中焕发生机。由过去只重视高产研究,转向高产、优质、高效的研究;由只重视产中研究,转向产前、产中、产后研究兼顾,并通过提职加薪等方式鼓励一些科研人员到基层去,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第五,实行分类评价机制。不同农业科研人员应该有区别的评价体系。如果是研究型的农业科研,可把学术论文当做评价标准。如果是从事技术推广等方面的农业科研,应侧重实际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效果,比如农业技术推广面积、受益农民数量等。
Copyright © 2019 青海技术市场 青ICP备1800111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