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帮助中心 | 关于我们
欢迎来到青海技术市场,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资讯 >  广东“腾笼换鸟”换来产业制高点

广东“腾笼换鸟”换来产业制高点

信息来源:广东科技厅    发布日期:2012-09-10    浏览量:4

  科学发展,先行先试,是时代交给广东的命题。立足长远发展,广东提出“腾笼换鸟”战略,加快推进转型升级。

  4年多来,广东经济发展适逢世界经济格局调整、全球产业分工重组的重大机遇期,但也遭遇了两轮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如何正确处理“稳增长”和“调结构”、“促转型”的关系,成为我省坚持科学发展亟待解决的课题。

  4年多来,广东一方面,腾笼、造笼、扩笼,另一方面,换鸟、壮鸟、引凤:两大石油炼化项目、两大8.5代液晶面板项目、三大汽车生产基地项目……一批重大项目开工总量和规模创下改革开放以来我省重大项目最高纪录。

  伴随大项目落户,广东的战略转型在一步步推进中。在大项目的招商和建设过程中,构建起了广东产业、经济新格局,实现了产业结构、区域布局的大变化,倒逼了发展方式之变,促进了全省上下发展观念的转变,也为广东赢得了未来的成长空间。

  化危为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这4年多来,广东经济经历了两次重大的冲击。第一次源自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爆国际金融海啸,第二次源自2010年以来欧债危机持续蔓延。两度国际市场大震荡,外经贸大省广东备受考验。

  立足于长远的发展,广东选择了化“危”为“机”,逆经济周期主动出击。

  广东要实现科学发展必须解决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矛盾、经济增长方式不集约的矛盾、区域发展不协调的矛盾,这就要求我们立足长远发展,加大力度调结构、促转型,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2008年9月份雷曼兄弟倒闭最终引爆全球性金融危机时,广东已经未雨绸缪。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当年3月份在东莞调研时提出“今天不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明天就要被产业结构所调整”的告诫。那年年中,广东现代产业体系正式启动,广东提出了建设“世界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的战略目标。广东的“腾笼换鸟”就是要为新一轮招商引资腾出更多空间。

  2010年的欧债危机,被称为2008年危机的2.0版。其时很多人都以为金融危机已经安然度过,却不知一场更加漫长的危机正在逼近。广东又一次未雨绸缪,经过半年酝酿,2011年初的省委全会提出,立即组织3场分别面向央企、龙头民企和世界500强的重大招商活动。三大招商路线图,凸显广东新一轮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突破点与发展方向。

  两度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正确预判,两轮对招商引资的提前布局,让广东收获了一批大项目:

  中国南车集团、北车集团基地的进驻填补了广东轨道交通设备的空白。继2008年以来南车集团在广东设了3个生产基地后,去年7月19日,北车集团又与珠海市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三大整车厂相继布局广东,北汽集团落户增城,一汽大众南方制造基地落户佛山,东风日产整车生产基地在广州市花都竣工投产,让广东名副其实地成为华南最大汽车制造基地。

  去年8月份,由TCL投资兴建的深圳华星光电8.5代液晶面板项目首期设备正式投产,今年5月,广州乐金显示第8.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也顺利奠基,实现了大尺寸液晶面板的本土化生产。

  国资、外资来了,民资也来了。今年,中国最大工程机械制造商三一集团在珠海正式投资100亿元布局海洋装备制造的全球研发中心和制造中心。

  “腾笼换鸟”,换来产业“制高点”

  经济学家厉以宁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就曾表示,“腾笼换鸟”给广东腾出空间,留给更适合广东经济发展方式的产业,对全国来说都很有启发性。

  2008年的广东走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关口:一方面,广东产业升级亟需引进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项目,另一方面,原有的沿袭传统发展模式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又消耗了大量的土地、能源等资源。如何在现有的有限空间里,实现产业的升级?

  2009年,“珠三角老大哥”的广州市就演绎了一场生动的“进”“退”样本:一方面,以中新知识城为代表的一批高端项目宣布落户广州;另一方面,许多高耗能、高污染、劳动密集型企业则迁出广州。

  中新广州知识城,成为继苏州工业园、天津生态城之后,新加坡在中国的第三次尝试。有媒体为此起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广州开发区发展历程上的3.0版。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认为,这种“进”“退”的背后,是珠三角地区对于产业升级的迫切愿望。而中新知识城则将为珠三角甚至整个中国提供持续发展的动力。

  汪洋书记到中新知识城调研时强调,要把知识城建成“广州转型升级的重要平台,成为代表广州参与国内外竞争的重要标志”。一句“坚持以开发质量为核心,科学规划,科学开发,从容建设”,体现了中新知识城长达20年的长期规划和宏远目标。

  作为广东省产业升级的另一个突破项目——蛇口网谷的故事,发生在深圳蛇口工业区。从2010年5月成立之初起,蛇口网谷就肩负着“推动产业升级,促进城市更新”的使命。33年前,这里是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的工业园区;10年前,这里是深圳的制造业重镇;如今,这里正在成为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高科技企业的聚集区。

  从正式对外招商至今一年多时间,蛇口网谷已吸引了9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入驻。2011年底,蛇口网谷每平方米的工业产值由之前的1700元左右增加到了近3万元,短短两年间增长16倍。

  广东经济结构逐渐告别了依赖轻工业的时代,“重”了起来。

  仅今年前7个月,广东就有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扩建工程、中委合资广东石化2000万吨/年重油加工工程、广东湛江钢铁基地、广东省连平(赣粤界)至从化公路、汕头港海门港区华能煤炭中转基地工程、广东大鹏LNG接收站四号罐工程等12个重大项目获国家批准建设,总投资超过3000亿元。相比之下,这4年多来淘汰出局的“小鸟”、“弱鸟”超过7万家企业所涉及投资额仅600亿元。

  事实证明,广东的调结构调出了成效。伴随着“腾笼换鸟”,珠三角并没有出现产业的“空心化”,淘汰的一些没有竞争力、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小鸟”、“差鸟”,而引来的是一批“大鸟”、“好鸟”。值得注意的是,产业在升级,能耗、污染却实现了降级,国家四项减排指标中珠三角有三项先后出现下降拐点。省发改委主任李春洪日前表示,“下半年,我们要以重大产业集聚区、重大项目、重大科技专项为支撑,积极总结推广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经验,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大项目布局,缓解区域不平衡

  在广东的科学发展历程中,解决好珠三角和粤东西北之间区域协调发展十分重要。

  这一次,重大项目如同“骨骼”一样支撑着经济发展,同时也为转型中的广东打开未来发展空间。

  两年前,揭阳(惠来)2000万吨/年炼油项目落户粤东,宣告着中石油、中海油、中石化三大石油巨头悉数进军广东。

  在广东南部数千公里的海岸线上,湛江东海岛、惠州大亚湾、揭阳惠来、茂名等四大石化基地如同一颗颗“明珠”,在沿海形成一条气贯长虹的大石化产业带,承载着建设“全国重化工业基地”、“世界级重化产业集群”使命,它们将对粤东西地区发展起到很强的带动作用。

  在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除了“汕潮揭”同城化和“湛茂阳”临港经济圈的提法全新出炉外,利用广东面临海洋的优势实现“海陆联动”的提法,也让人耳目一新。

  今年6月,省委副书记、省长朱小丹在阳江市调研时要求,把发展海洋经济摆上更突出位置。7月,一条横贯珠三角、粤东、粤西14个沿海城市的“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强势启动。据了解,“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相关实施方案提出包括177个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近1万亿元。龙穴造船项目、中铁南方装备制造基地、三一重工项目等等,一个个投资数十亿元上百亿元的项目,如中流砥柱支撑当地产业发展。

  正如省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汪一洋所说,“东西两翼必须要有一些大项目来支撑。”从而利于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这种跳出珠三角、面向全广东,带有强烈全局意识的产业规划,正是广东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的要求,切实当好推动科学发展排头兵的生动写照。

微信 电话 顶部 工作人员:0971-7612617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平台服务热线:

0971-6121697

工作日(8:30-18:00)

Copyright ©  2019        青海技术市场        青ICP备1800111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