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北京市科委 发布日期:2012-09-13 浏览量:4
自“7·21”特大暴雨灾害发生后,部分区县蔬菜、果树、大田作物、食用菌、畜禽和水产养殖业等农业产业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针对灾后生产自救,“12396北京新农村科技服务热线”快速反应,积极开展科技救灾活动,取得一些成效。
一是通过热线答疑解惑方便受灾群众。充分利用“12396北京新农村科技服务热线”的自动电话、人工应答、移动通讯服务通道,组织专家解答农民在灾后恢复生产过程中的各种疑问。农户咨询灾后果树病虫害治理,蔬菜病害防治等问题,均得到坐席专家及时、满意的答复。截止目前,热线开展自动语音服务500人次,通过移动农网和手机农事通向基层用户发送灾后作物管理、生产自救相关信息4000多条。
二是通过网站和媒体指导生产自救。热线及时组织专家针对灾情组织救灾技术材料,形成灾后生产自救技术措施12项,主要包括蔬菜、食用菌、果树等灾后管理,畜禽养殖、水产、食用菌等方面的生产自救措施等,在12396热线网站的“科技救灾”专题网页进行了发布,由于技术措施密切结合京郊生产实际,受到用户积极关注,在2周时间内超过1000人次点击浏览,吸引用户网络点击3000人次,成为农户解决灾后生产问题的科技指南。12396热线还利用与《蔬菜》杂志合作的方式,刊登了蔬菜灾后生产自救的技术指导方案,积极扩展服务覆盖范围。
三是专家积极深入受灾现场进行生产指导。水灾发生后,鉴于农业生产受灾严重,同时伴随蔬菜病虫害发生严重、玉米三代粘虫成灾等问题,12396热线专家深入房山、密云、门头沟、大兴等区县受灾现场进行生产技术指导和诊断20余人次,,开展蔬菜、果树、大田作物等水灾生产自救和农业病虫害治理等咨询指导和技术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基层对开展减灾生产自救的科技需求。
目前,郊区农业生产自救活动仍在继续,陈春秀等12396热线专家仍活跃在生产一线指导生产,为郊区灾后生产恢复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
Copyright © 2019 青海技术市场 青ICP备1800111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