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威海日报 发布日期:2012-09-13 浏览量:4
9月11日从威海市经信委了解到,在近日山东省经信委下达的2012年山东省第三批技术创新项目计划名单中,广泰空港“G5420JQZ50型汽车起重机”、克莱特菲尔风机“GEB22石油钻井平台风机”等威海72个技术创新项目列入计划,占全省计划总数的8.8%,项目数位居全省前列。今年以来,威海市不断加快推进创新载体规范化建设,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研发平台建设,更加注重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企业自主创新步伐不断加快。
乳山市黄海汽车配件有限公司的“非调质钢曲轴制造工艺的研究与开发”是本次入选项目的典型代表。“这项新工艺可以实现钢的过冷奥氏体在恒温下转变,纤维组织和力学性能均匀稳定,这将明显优于目前生产中使用的传统连续冷却处理工艺的性能,可以使用一种非调质钢号生产不同力学性能或不同有效厚度的零件。”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该项目为企业自主研发项目,不仅拥有多项国内专利,而且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业化实施后年销售收入可达2亿元。
“本次入选省技术创新计划的项目中,企业自主研发项目达60项,联合创新项目11项,另外一项为引进消化吸收项目。”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这批项目的技术水平全部达到国内先进以上,其中1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2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不仅如此,项目还拥有专利200多项,其中发明专利57项,授权专利61项,而其中授权发明专利达到10项;牵头制定标准10项,参与制定标准9项。这批项目建成达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65.7亿元,利税11.3亿元,创汇1.7亿美元。
为激发企业自主创新热情,今年以来,威海市加快推进“三个机制”的建设优化,企业创新载体规范化水平再上新台阶。在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上,我市针对部分企业“重审批、轻管理,重数量、轻实效”的问题,推出了建立动态考核机制,按照“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原则,对现有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进行动态管理,增强企业规范技术中心建设的压力和动力。上半年,我市组织有关方面专家对69家市级中心进行了专项考核,经综合考评,5家中心受到黄牌警告,5家中心被取消资格;对考核优秀的11家市级中心,进行重点培育并优先推荐申报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与此同时,我市还进一步完善了技术中心认定机制,严格按照规范标准和认定程序认定市级中心,不搞市区平衡,不设指标限制,充分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在各市区间形成“你追我赶”的竞争氛围。上半年,各市区共推荐24家企业申报市级技术中心,经过严格考核,今年8月上旬,威海市正大环保设备有限公司等19家企业技术中心被新认定为第12批市级企业技术中心。截至目前,我市共拥有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43家,其中,国家级8家,省级52家,市级83家。
今年以来,威海市还以“省1000项”的71个结构调整项目和100个市级重点项目为重点,通过用足用好技改贴息、进口设备减免税、增值税抵扣等各项政策,引导企业不断加大技改投入,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集中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加快新产品开发项目建设。对新认定技术中心,我市根据不同级别给予奖励;对重点省级技术中心的创新能力建设项目给予专项资金扶持。
威海新语:自主创新企业要勇挑大梁
企业是经济活动的主体和社会财富的创造者,自主创新最终要通过企业来实现。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向科技创新要竞争力”,要实现这一目标,只有以企业为主体,让企业勇挑大梁,才能使创新与市场接轨,根据需求强健企业筋骨,才能更好地转变发展方式,更多地创造社会财富。
此次威海72个技术创新项目列入省技术创新项目计划,就是该市企业在面向市场、面向应用中突破创新取得的实际进展,是对我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一次检阅和肯定。
让企业挑起自主创新的大梁,还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搭把手”。市经信委等部门实行企业动态考核机制,推进创新载体的规范化建设,积极用足用好各种鼓励创新政策,创新服务方式,抓好经济运行组织协调,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不断向企业集聚,营造了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文化环境和市场环境,使企业创新体制更加顺畅、机制更加灵活。只有政府、部门、企业多方合力,才能最终推动经济的大跨越、事业的大发展。
Copyright © 2019 青海技术市场 青ICP备1800111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