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湖南省科技厅 发布日期:2012-09-14 浏览量:4
长沙三诺生物传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3月19日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市值近6亿元。不过,在三诺生物总经理李少波心中,还有比6个亿更大、更有意义的资金——来自2003年度国家创新基金70万元、2009年度国家创新基金80万元。“如果没有关键时刻的国家创新基金,就没有今天的6个亿。”
三诺生物2002年8月注册成立,初始注册资金100万元,在高新区创业园实验室开始创业,专门从事血糖测试仪的研究。从创业之初的三人实验工作室至今天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上市公司,从最初的国产血糖仪品牌的一片萌芽发展到今天的中国血糖仪普及推动者,三诺生物经历了近10年的时间。10年风雨路,记载了三诺生物创业的艰辛、攀登的艰难、成长的愉悦和奋斗的结晶,铭刻了国家创新基金对三诺生物关爱的烙印和支持的痕迹。
三诺生物自主研发的“微量血快速血糖测试仪”项目2003年获得了国家创新基金70万元的无偿资助。数额不多,但足够让企业喘一口气。由于已有前期研发积累,创新基金一到位,样机制造立即开工,采购新设备、实验室改选、产品检测、奖励研发人员,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2008年经融危机,给企业带来冲出。但公司自主研发的“三电极超微量血快速血糖测试仪”项目又获得2009年度国家创新基金无偿资助80万元,给企业带来新的生机,帮助三诺生物继续升级优化产品。在此期间公司完成了第二代产品“安稳型”血糖仪和血糖试纸的注册,并建成了年产血糖仪10万台、试条2,000万支的生产线。公司产品经过市场的实践检验,从此步入了血糖仪的产业化发展之路,2008年完成销售收入3,500万元,实现净利润716万元。随后的2009年、2010年和2011年,公司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分别完成销售收入6,953万元、16,023万元和20,947万元,税后净利润分别达到2,607万元、5,485万元和8,816万元,这份成绩单,最终成为上市的敲门砖。
如果没有关键的国家创新基金,又会怎样?李少波分析,2003—2009年,不管是公司发展还是血糖测试仪产业大环境,都是一个关键时期。如果当时全靠自己“死撑”,东拼西凑借钱,缓慢推进研发进度,新产品问世会推迟好几年,错过产业发展的大好时机,更无法与大公司同台竞技,公司业绩平平,又哪有本事上市,何论6个亿?
三诺生物在湖南并非个案,在12家和长沙三诺顿生物有类似经历:产品初步成型,但外部市场准入门槛高,内部可持续研发资金匮乏。关键时刻,国家创新基金轻巧一“推”,把公司“推”上高速发展轨道。
近年来,湖南省科技厅在引导科技型中小企业逐年递增研发经费的同时,注重发挥金融机构、创业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等的积极性,引导其按照市场化运作方式加大对企业创新发展的支持。同时,加强与金融证券部门的联系与衔接,在众多需要融资的科技型中企业中,选择一批高成长性具备上市潜力的企业给予大力扶持培育,优先推荐纳入上市资源后备企业库,至今创新基金支持的企业已有13家成功上市。
(计划处、省创新基金管理中心)
Copyright © 2019 青海技术市场 青ICP备1800111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