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广西科技厅 发布日期:2012-09-17 浏览量:4
受自治区科技厅的委托,近日,贵港市科技局组织专家对4项自治区农业科技课题进行验收,即贵港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广西大学和贵港市科学实验所共同承担的“斑点叉尾鮰健康养殖产业技术研究与示范”;贵港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承担的“黄沙鳖选育”和“种养优新品种繁育及高效种养技术研究洪涝灾后恢复技术示范(贵港市)”;贵港市科隆农林高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承担的“罗汉松非试管快繁工厂化生产中试”。专家组听取了课题实施情况汇报,审阅了相关材料,经质疑、讨论,一致认为:4个课题都较好完成了课题任务书要求的任务指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课题资金的使用符合有关管理规定,同意通过验收。
“斑点叉尾鮰健康养殖产业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在实施过程中探索出一套斑点叉尾鮰健康养殖综合技术,取得了网箱养殖示范每平方米产鱼90.44公斤,成活率86.46%;池塘养殖示范亩产616.6公斤,成活率90.9%的好成绩。新增产值1352.94万元,纯收益496.08万元,养殖效益提高16.3%,在省级公开刊物发表1篇论文。
“黄沙鳖选育”项目,选育了黄沙鳖亲本320只,选育繁殖所得F1代年亩产458公斤,成活率96.6%;课题总产值77.26万元,其中商品鳖产量6907公斤,产值62.16万元;选育F1代亲本产值7.74万元;共产鳖苗10510只,产值7.36万元。灾后修复水毁塘堤151米,繁育黄沙鳖F1代1500只,总结了黄沙鳖养殖洪涝灾后恢复生产技术措施。举办了黄沙鳖选育技术和灾后恢复生产技术培训班6期,培训养殖户500人次。
“罗汉松非试管快繁工厂化生产中试”课题,建立了罗汉松苗木非试管快繁工厂化生产技术体系,总结出一套罗汉松苗木非试管快繁工厂化生产工艺技术流程及罗汉松配套栽培技术规程,实现了罗汉松苗木周年化、工厂化、高效化规模生产,形成了年生产能力30万株规模,罗汉松苗木成活率、合格率、移栽成活率均达到95%。建立了罗汉松种植示范基地30亩,两年龄的罗汉松茎粗达到2.65厘米。销售罗汉松苗木49万株,收入392万元、获利251万元,在省级公开刊物发表论文1篇。
这4项自治区农业科技项目顺利通过验收,为促进贵港市农业科技开发打下了坚实基础,并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Copyright © 2019 青海技术市场 青ICP备1800111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