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日期:2012-09-24 浏览量:4
加快高校院所创新成果走出围墙?加快创新成果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这些一直是困扰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难题。为走出这个发展怪圈,北京市科委和清华大学正在探索一条新路。
9月18日,北京市科委—清华大学创新成果产业化基地正式签约。根据签约双方约定,将通过央地合作,探索系统化、市场化、多元化的成果转化工作新机制,集中支持一批市场需求大、创新性强的医疗仪器设备和医药品种,加快在北京的转化和产业化。
北京市科委委员刘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该基地的建设运行将重点从三个方面实现创新突破:一是引入市场化管理机制。组建专门、专业的市场型经营主体,负责基地建设及管理运营,包括制定统一规范的项目筛选标准,组织基地项目与企业合作对接,吸引社会投资参与项目实施,选择独立的物理空间集中承接基地项目产业化。二是强调产业全链条布局。支持基地项目实现从前沿技术探索、关键技术攻关、样品样机开发、临床试验检测、注册投产上市的全链条衔接和覆盖,实现从单个技术产品攻关到全产业链支撑的探索和转变。三是充分利用多渠道资源。每年调动高校院所、企业、社会金融、政府等多渠道资金1亿元以上,支持基地创新成果转化及产业化。
当前,北京正处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自主创新推动经济持续稳步增长,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关键时期。探索新颖的、可有效推动创新成果转化的机制是一项重要任务。对此,北京市委常委陈刚表示,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的召开为我国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更好地发挥科技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支撑引领作用,加快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指明了方向。刚刚落下帷幕的北京市科技创新大会对北京科技工作做出了重要部署。北京市科委与清华大学联合启动创新成果产业化基地建设,是创新高校院所成果转化工作模式的重要举措,对促进北京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据悉,此次签约之后,北京将从政策、空间、资金等多层面为中央在京高校院所提供更好的服务,协调促进高校的科研优势、区县的空间和政策优势、企业的生产制造优势、投融资机构的资本优势互惠互补、有机结合,加快推动院所科技活力走出围墙,共同推动创新成果更快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得到应用。(记者 韩义雷)
《科技日报》(2012-09-22 三版)
Copyright © 2019 青海技术市场 青ICP备1800111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