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帮助中心 | 关于我们
欢迎来到青海技术市场,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资讯 >  王海刚:科研中心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王海刚:科研中心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信息来源:中国科学院    发布日期:2012-10-22    浏览量:4

王海刚

  对于一个科研中心来说,其成功的因素有哪些?我想,其中必不可少的应该包括:严谨的科学作风,开明的学术思想,灵活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超前的产业思维意识。下面以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过程层析成像研究中心为例来说明这一点。

  该中心成立于1990年,经过短短20多年的发展,科研水平目前居于国际领先地位,研究方向不断拓展,培养的人才分布在世界10多个国家和地区。笔者曾于2005年至2010年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过程层析成像研究中心做博士后工作,对于该中心的科研文化有深切的体会。

  曼彻斯特过程层析成像研究中心崇高的国际威望源于研究成员具有严谨的科研作风和端正的学术态度。以研究论文为例,该研究中心发表的学术论文是目前层析成像领域引用率最高的机构,研究中心不以论文数量,而是以质量取胜。所有论文从原始实验数据的测量到理论分析,都经过作者严谨的理论推导、精心的核对,层层把关,最后经由专业写作人员完善。笔者在国际化工知名期刊发表的文章先后经过了三位知名教授(Wuqiang Yang,Tom Dyakowski,Reg Mann)的修改和润色才得以完成和发表,其中后两位都已先后离开人世,但其严谨的科研作风,将始终伴随我。世界第一套电容采集系统的诞生及推广应用,都源于研究人员的严谨的科研作风和踏实的工作态度,其研究成果曾多次获得国际权威机构颁发的奖励和证书,包括美国IEEE结构和欧洲IET(前IEE)机构。研究中心科研人员对实验过程中所有细节都认真对待,没有明确的时间节点,但有严格的操作流程。所有新来人员都要经过安全培训,对特殊的实验设备,有专业人员操控。

  曼彻斯特过程层析成像研究中心成功的发展经历还得益于研究团队开明的学术思想。研究中心创始人贝克教授是个思想开明的教授,乐于与同事和学生进行交流。由他倡导的午餐圆桌聊天一直延续至今,每天中午午餐时间,大家坐在桌前,分享各自的乐趣,包括生活、科研、政治等。在交流中,大家互相分享经验,从中获得启发,并因此产生灵感。笔者在午餐交流中,了解了很多英国的文化、政治和风俗。贝克教授乐于接受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才加入到他的研究团队,当初其最为得意的两个研究助手均来自中国大陆(Songming Huang,Cheng-gang Xie),现已成为国际知名教授和知名公司高级研究人员。

  研究中心注重人才主动创新性的培养。在本科生人才培养方面,研究中心具有独特的思维方式。研究中心在给本科生开课的同时,每年接受大学本科的毕业设计工作,学生通常被分为不同的课题组,由3~5人组成,导师负责提出具体的题目,然后学生团体合作完成。题目通常为指导老师的某些新想法,然后通过学生动手完成来实现。研究过程,包括资料的查询、零部件的加工到最后的集成都由学生自己完成,最后通过现场演示的方式配合图片来展示研究成果,同我国现在的科技成果鉴定会极为类似。整个过程持续时间3到5个月,集中体现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团体协作精神以及讲演能力。

  在研究生培养上,研究中心注重挖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定期举办学术沙龙活动,每次邀请两名研究成果具有一定创新性的博士生进行学术报告,并分享其研究经历。定期请具有极强工程设计经验的技术人员给研究生讲解工程设计的基本概念和经验,提高科研工作效率。对不适宜继续作科学研究的学生,适当终止其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的资格,转为硕士或相应学历。研究生的毕业答辩极为严格,答辩官本着对科学负责的态度,对答辩人进行考核。在笔者工作的5年期间,曾有2名博士生没有通过答辩,经过半年到一年的重新工作和修改才再次通过答辩。相比国内的博士论文答辩,答辩官的工作量非常大,整个答辩过程,每个答辩官会提出几十个问题进行质疑,答辩官要对所有博士论文的质量负责。该研究中心的所有导师对整个博士论文的写作极为负责,一篇论文通常亲自修改多次,最后提交学校。

  研究中心在注重人才培养的同时,积极对外开放,接受来自世界各地的访问学者。近20多年来为中国培养了很多高端人才,包括国家“千人计划”学者,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国家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在该研究中心工作和学习过的人员中,有一名成为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Hugh McCann),一名成为美国电子与电器工程师学会院士(IEEE)(Wuqiang Yang)。

  该研究中心不仅注重基础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同时注重技术成果的转移。通过或利用该研究中心的技术成果和知识产权成立的公司已有三家(ECT Instruments Ltd),目前国际上大多数研究机构使用的层析成像测量系统来自上述三家公司,广泛应用于航空、石油、能源、医药和化工等领域。

  研究中心在注重科研的同时,具有良好的人文环境。配有专职秘书,负责科研人员的日常活动,同时为来自非英语母语国家的科研人员提供英语帮助,一对一学英语。笔者刚到英国时,英语基础不是很好,其中一位知名教授(Tom Dyakowski)每天要求我到他办公室,进行交流一小时,坚持了数月,英语水平大有长进。

  综上所述,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过程层析成像研究中心之所以能够在短短20年的时间里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稳居专业领域的前沿位置,和他们严谨的科学作风,开明的学术思想,灵活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超前的产业思维意识分不开。这些方面形成了研究中心独特的气质与文化,而正是这鲜明的气质与文化带来了研究中心科研水平的不断增长。在我看来,这正是值得国内的科研院所学习和借鉴的。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所研究员)
微信 电话 顶部 工作人员:0971-7612617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平台服务热线:

0971-6121697

工作日(8:30-18:00)

Copyright ©  2019        青海技术市场        青ICP备1800111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