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甘肃科技厅 发布日期:2012-10-25 浏览量:4
按照“转型跨越、富民兴陇”对科技创新的需求,甘肃2012年科技计划项目在指南编制、计划导向、项目设置方面均有较大幅度的调整。本次调整重点围绕科技发展规律,贴近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创新驱动战略,贴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技术瓶颈,贴近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为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有效的科技支撑。
调整后的年度项目结构呈现五个方面的特点,一是以企业或产学研联盟为实施主体的项目明显占优,占到项目总数的70%、资金总额的75%;二是区域创新能力提升项目得到强化,各类创新平台建设经费占到总经费的1/3。配合国家级兰州新区建设,首批投入1000万元的新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启动资金,并明显增加了市县科技条件专项支持力度;三是设立科技惠民专项,61个民生科技项目进展顺利,设立900万元的“联村联户”农业特色产业扶贫引导专项;四是提高人才计划项目资助力度,整合省委组织部和省科技厅高层次人才引进专项,资助强度达到500—1000万元;五是推行质量管理,做好顶层设计、项目凝练和组织集成,重大专项项目由50项减少到35项,平均资助强度由120万元提高到170万元。值得关注的是,今年首设了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专项,以辅助科学决策为目标,组织开展技术路线编制、科技活动评价、科技调查分析、科技发展政策等可行性研究,获取有价值的政府决策依据。
据了解,2012年科技计划项目设计上,突出了专家评审、调研考察、集中答辩等环节。在重大项目评审中,吸收了国家级技术和管理专家参与,广泛征求意见,及时反馈给项目申报实施单位。“重大项目的立项一定要慎重,要体现重大性、驱动性和民主性,集中有限经费重点投放,好钢用在刀刃上。”省科技厅厅长李文卿说。
“十一五”期间,甘肃共承担国家及省级科技计划项目6565项,投入政府财政科技经费24.6亿元。科技计划项目产出成果丰硕,但现行的科技计划也暴露出不少弊端,评估结果显示,由44个具体计划组成的科技计划体系比较繁琐,缺乏顶层设计与过程管理,规划与计划、计划与计划之间衔接集成不够,项目绩效考评和计划管理效率效益有待改善等。
“在西部地区,甘肃有相对丰富的科教资源和独特的基础研究实力,目前科技创新的突出问题是转化能力、特别是就地转化能力薄弱,以至科技工作的显示度不高。”为此,李文卿分析道,必须从源头上解决问题,改革与调整科技计划体系势在必行。有必要压缩计划种类,减少项目数量,提高资助强度,扩大资金规模,保证成果质量。“科学考量科技资金投向,实现精细化管理,建立适应区域发展现状、有助于产业化的科技计划调控机制。”
据悉,甘肃省科技厅以2012年度计划项目调整为基础,着手科技计划体系改革工作。前期对“十一五”时期的科技计划与项目进行全面的梳理评估,成立主要领导负责的工作小组,赴上海、安徽、江苏和省内调研。总结先进经验,突出本地特色,重建定位明晰、目标明确、构成简洁、科学高效的科技计划体系,推动创新型甘肃建设。
Copyright © 2019 青海技术市场 青ICP备1800111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