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帮助中心 | 关于我们
欢迎来到青海技术市场,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资讯 >  江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江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信息来源:江西省科技厅    发布日期:2012-10-26    浏览量:4

  自2009年12月出台《江西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来,随着规划的深入实施,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呈现较强的发展势头。

  一、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状况

  (一)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2011年,全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共完成工业增加值1568.32亿元,同比增长21.6%,高出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速2.5个百分点,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40.1%,拉动全省工业增长8.6个百分点,对全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5.2%,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13.5%。2011年,全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利税679.98亿元,其中税金227.44亿元,占全省工业税金的比重为32.5%,占全省财政收入的比重达13.8%。

  (二)成为产业集聚的新导向

  一是产业规模效应逐步显现。2011年,我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户均资产2.7亿元,较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户均资产高出1.1亿元;户均收入4.84亿元,较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户均收入高出1.89亿元。2011年,全省12户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元的工业企业中,8户为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铜、稀土、光伏、中成药、有机食品等产业率先在国内占有重要席位。

  二是产业区域格局逐步优化。我省注重发挥资源优势,夯实产业基础,引导企业集聚,产业发展格局进一步优化。光伏产业形成新余、上饶、九江、南昌、景德镇五大集聚区,占全省总量的95%以上。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产业重点布局南昌、景德镇、上饶、宜春、赣州等地,大力发展节能汽车及纯电动汽车,全力打造动力与储能电池完整产业链。半导体照明产业以南昌高新区为核心区,加快向吉安、赣州、景德镇、九江、宜春等地辐射。铜产业在鹰潭、上饶、南昌等地集聚。航空制造产业抓住入围国产大飞机项目和国家开放低空机遇,加快推进南昌航空工业城和景德镇直升机研发生产基地建设,形成了教练机、直升机以及通用飞机等航空产业体系。

  三是产业链延伸逐步推进。截止目前,我省成立了21个新兴产业配套基地。各地围绕“十二五”规划和延伸产业链规划,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活力彰显。2011年,全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固定资产投资达2135.31亿元,同比增长39%,增速较全省平均水平高11.3个百分点,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24.4%。同时,投资主体呈多元化趋势,以光伏产业为例,其投资均来自民间投资。

  (三)成为结构调整的新亮点

  一是科技创新提升产业竞争水平。2011年,我省工业企业投入研发经费76.99亿元,较2010年增长15.3% 亿元。从投入项目看,研发经费主要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了一批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的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部分甚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11年,全省共整合省财政资金7亿元,组织实施了119个重大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项目,建成国家级研发平台8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20个,已建团队74个。如赛维、中材太阳能、瑞晶等公司不断充实技术中心力量,开展科研攻关,电池转换率保持国内先进水平。

  二是节能降耗促进产业转型升级。2011年,全省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为1.15吨标准煤(按2010年可比价计算),较2010年下降6.9%。主要耗能产品能耗比2005年下降幅度较明显的有:铜冶炼综合能耗279.77千克标准煤/吨,下降56.2%;水泥综合能耗93.25千克标准煤/吨,下降42.8%;钢综合能耗567.75千克标准煤/吨,下降26.8%。

  二、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一)产业竞争力不强。我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主导产业主要是金属新材料、文化及创意、绿色食品及光伏产业,四大产业占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比重接近80%。除光伏产业外,其他三大产业基本为我省优势传统产业,产品缺乏技术优势、品牌优势和市场优势。而作为新兴产业前沿的风能核电、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航空制造、半导体照明、非金属新材料及生物产业发展尤显不足,风能核能、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航空制造、半导体照明等四大产业占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比重仅为6%左右。

  (二)产业抗风险能力不强。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内部结构的固有特征使得其抗风险能力不强,粗放性生产经营特征仍然明显。2012年1-7月,我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利税同比下降6.2%,较全省利税增速低12.8个百分点。其中金属新材料实现利税同比下降32.1%。

  (三)产业发展内生动力不强。以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为引领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我省研发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和周边省份相比,2011年的研发经费投入总量仅相当于江苏的8%、河南的36%、福建的39.6%、安徽的47.3%。以光伏行业为例:一是光伏行业出口依存度过高。受欧盟光伏产品双反影响,光伏产品出口不振直接导致行业陷入困境。2012年1-7月,全省光伏产业出口交货值同比下降35.6%,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下降0.02%,实现利税下降22%。二是核心技术掌握不够。多晶硅生产方面,自给率不高,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同时,一些关键设备和关键材料仍依赖进口,高端的光伏设备的制造技术仍掌握在少数外国制造商手中。

  三、发展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若干思考

  (一)立足自然禀赋,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比较优势,大力发展风能核电、非金属新材料、生物、绿色食品等产业,创造性地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立足后发优势,不断提升产业升级。我省金属新材料行业拥有江铜、新钢等一批大型重点骨干企业,企业有相当的技术优势和资本优势,应引导企业转型发展,改造升级、整合做强。

  (三)立足科技创新,大力发展前沿产业。光伏、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航空制造、半导体照明产业是高技术产业,也是占据未来产业发展的高端产业。应加大对企业科技创新扶持力度,创新产业制度,增强核心竞争力。

微信 电话 顶部 工作人员:0971-7612617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平台服务热线:

0971-6121697

工作日(8:30-18:00)

Copyright ©  2019        青海技术市场        青ICP备1800111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