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帮助中心 | 关于我们
欢迎来到青海技术市场,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资讯 >  科学家发现内含子来源的非编码RNA序列既可以在剪接后稳定存在

科学家发现内含子来源的非编码RNA序列既可以在剪接后稳定存在

信息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日期:2012-10-31    浏览量:4

  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分子细胞》近日以封面故事发表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陈玲玲研究组的最新研究论文,揭示了一类全新内含子来源的长非编码RNA的产生机制,及其参与剪接调控的重要功能。这将为进一步了解PWS综合征的病理机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几乎所有哺乳动物细胞的基因都由外显子和内含子组成。一般认为,外显子片段通过转录剪接成为具有功能的RNA,而内含子序列在剪接后被核酸酶快速降解,因此没有生物学功能。生化与细胞所的最新研究成果证实了内含子来源的非编码RNA序列既可以在剪接后稳定存在,又可以在细胞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

  研究具体阐明了一类双末端都含有小核仁RNA(snoRNA)的内含子序列在剪接发生过程中,可以形成一类新型长非编码RNA,命名为sno-lncRNAs。人类疾病PWS综合征(即小胖威利症),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发育和生长发育障碍。在PWS综合征这类疾病紧密关联区域存在5个sno-lncRNAs,它们在人源胚胎干细胞中表达量极高,且异常稳定。功能研究表明,这些sno-lncRNAs加工成熟后形成一种全新的细胞核亚定位;它们同时还含有多个剪接调控因子Fox2蛋白的特异结合位点,调节Fox2在细胞核内的分布,进而影响Fox2对特异mRNA底物的选择性剪接调控。

  该工作主要由生化与细胞所研究生殷庆飞等与计算生物所杨力研究员以及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健康中心Gordon Carmichael教授合作完成。这一研究成果揭示了哺乳动物细胞中存在着内含子来源的、具有重要生物学功能的新型长非编码RNA(sno-lncRNAs),从而丰富了人们对真核细胞转录组表达调控多样性的认识。(记者 王春)

  《科技日报》(2012-10-31 一版)

微信 电话 顶部 工作人员:0971-7612617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平台服务热线:

0971-6121697

工作日(8:30-18:00)

Copyright ©  2019        青海技术市场        青ICP备1800111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