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甘肃科技厅 发布日期:2012-12-04 浏览量:4
2012年11月24日,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甘肃甘南草原牧区生产生态生活保障技术集成与示范”太阳能户用光伏电源设备、牦牛越冬饲草料发放暨科技培训会在甘南州碌曲县尕海乡尕秀村举行。此次活动由省科技厅组织。甘南州科技局、碌曲县科技局、尕海乡人民政府、碌曲县畜牧站有关负责同志,课题承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兰州大学、甘南州畜牧科学研究所的负责同志及课题组人员,农牧民群众等150余人参加了活动。
“甘肃甘南草原牧区生产生态生活保障技术集成与示范”课题于2012年开始实施,该课题以畜牧业增产、生态环境保护和农牧民增收协调发展为原则,通过牦牛藏羊选育改良、畜种资源优化配置、健康养殖,草地高效改良及高效利用,新能源综合利用等技术集成与示范,探索建立甘肃牧区生产-生态-生活保障技术体系优化模式,总经费1099万元,其中国家财政专项经费909万元。目前,已累计投入125万元,完成了良种大通牦牛种公牛投放、草地植被恢复、鼠害和毒杂草防治试验示范区建设及短信推送系统汉文版的研发工作。
“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课题义不容辞的责任”,课题主持人阎萍研究员说。牧区缺电,一直是党和政府及广大牧民所关注的问题,青藏高原太阳能年均辐射量每平方米达到7千瓦时,年日照期长达3400小时,为充分利用牧区丰富的光热资源,由甘南州畜牧科学研究学购置便携式太阳能光伏电源设备50余套,解决牧民用电问题,为牧户送去光明;为降低牦牛冬季体能消耗,减少活重损失,减轻草场压力,缩短家畜的出栏周期,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向牧户发放了4吨牦牛冬季补饲颗粒饲料和2吨营养舔砖。课题组还对牧民进行了牦牛科学养殖与生产、草地退化评估、牧区人畜共患病综合防治、太阳能户用光伏电源设备的使用保养等专题培训。
预计到“十二五”末,该课题将建立甘肃甘南草原牧区生产-生态-生活保障技术体系优化模式,为牧区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Copyright © 2019 青海技术市场 青ICP备1800111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