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中国科学院 发布日期:2012-12-14 浏览量:4
TatC蛋白运输系统的晶体结构被确定
“双精氨酸转位”(Tat)通道是一个通用运输系统,穿过细胞膜来运输折叠的蛋白。它见于细菌、古生菌、植物叶绿体和一些线粒体中。Tat系统正常情况下也是细菌致病所必需的,是植物光合作用所必要的。现在,超嗜热细菌Aquifex aeolicus 的TatC(一个完整的膜蛋白和这一复合物的核心组分)的晶体结构已被确定,从而为在分子水平上了解这一运输机制开辟了道路。
新方法可实现高效荧光OLEDs
增强“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s)效率的一个成功方式是,加入更多磷光金属有机分子,后者的能量来自正常情况下不发光的三体激子(三体激子一般占所注入的载荷子的75%)。现在,Hiroki Uoyama及其同事介绍了另一种策略,在其中有机基质材料的电子性质由分子设计来微调,从而在不需要添加磷光分子的情况下实现相同的净结果。该新方法利用了不含金属的有机电致发光分子,在其中单体激发态与三体激发态之间的能隙通过设计手段被最小化,从而使三体激子能够被高效地转化成可对总体发射有效作出贡献的状态。他们的器件效率超过19%,可与基于磷光的OLEDs的效率相比。
TPP1端粒蛋白上的TEL氨基酸块为抗癌提供新思路
人染色体端粒结合蛋白“TPP1蛋白”结合端粒单链DNA,在保护染色体端部中起一个重要作用。它据信既结合又刺激端粒酶(复制染色体端部的酶)。Thomas Cech及其同事利用TPP1的“功能分离突变体”发现,端粒酶结合和端粒封盖是独立的功能。这些突变体识别TPP1表面上的TEL氨基酸块对结合端粒酶和促使其行动来说都是必需的。由于要抑制端粒酶本身已被证明很困难,所以TEL氨基酸块便为抗癌疗法提供了一个有希望的新策略。
RNA可协调大规模蛋白运动
信号识别粒子是一种核糖核蛋白,它是蛋白的正确定位所必需的。它识别新翻译出的蛋白,并与核糖体—新生链复合物结合。这项研究利用单分子方法来阐释从信号识别粒子到SecYEG通道(该通道处理蛋白向内质网中的转位过程)的“交货”机制。所取得的结果为这样一个模型提供了证据:在该模型中,大型功能性RNA起分子脚手架的作用,来协调大规模的蛋白运动。
Copyright © 2019 青海技术市场 青ICP备1800111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