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资讯 >
生物物理所在线虫胚胎后发育的荧光活体显微成像方法方面取得新进展
生物物理所在线虫胚胎后发育的荧光活体显微成像方法方面取得新进展
信息来源:中国科学院北京分院
发布日期:2012-12-31
浏览量:4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欧光朔研究组在2012年12月期的《Nature Protocols》上发表题为“Live imaging of cellular dynamics during Caenorhabditis elegans postembryonic development”的文章, 介绍他们发展的研究线虫胚胎后发育的荧光活体显微成像方法。
胚胎后发育是生命体一个重要的发育时期。例如,线虫的959个体细胞中有400多个是在胚胎后时期产生的。观察线虫胚胎时期发育的显微成像技术相对成熟,而研究线虫胚胎后发育的活体荧光显微成像方法缺乏。文章系统的介绍了观察活体线虫胚胎后发育时期细胞动态的方法,并对可能的技术难点进行了讨论。欧光朔研究组将这项成像技术与线虫遗传学的结合,发现了迁移细胞的分子标识(Ou & Vale, Journal of Cell Biology, 2009)、 一种新的细胞不对称分裂方式(Ou et al。, Science, 2010) 、自体吞噬基因在凋亡细胞降解中的作用(Li et al。, Journal of Cell Biology, 2012)。该项工作得到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青年千人计划”的资助。
文章链接:http://www。nature。com/nprot/journal/v7/n12/full/nprot。2012。128。html
(生物物理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