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帮助中心 | 关于我们
欢迎来到青海技术市场,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资讯 >  发展低碳经济 科技创新刻不容缓

发展低碳经济 科技创新刻不容缓

信息来源:瞧这网    发布日期:2013-01-07    浏览量:4

  “低碳经济”成为年度热题

  2010年,“低碳”出现的频率极高,从2010低碳经济论坛到世博会再到刚刚结束的广州亚运会,大大小小的会议无不贯穿低碳节能的绿色理念。

  2010年3月的两会,政协“一号提案”是九三学社提交的“关于推动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提案”。发改委确定中国将首先在广东、辽宁、湖北、陕西、云南5 省和天津、重庆、深圳、厦门、杭州、南昌、贵阳、保定8市开展发展低碳产业、建设低碳城市、倡导低碳生活的试点工作。低碳经济下环保型住宅、清洁能源车、节能型电器等也开始越来越受推崇,低碳也逐渐由概念慢慢走进了现实。近段时间以来,节能减排的观念深入人心,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成为了热点话题。

  我国的低碳之路以试点形式开启,国家发改委气候司下发《关于开展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确定将贵阳和天津、重庆、深圳、厦门、杭州、南昌、保定8市以及广东、辽宁、湖北、陕西、云南5省为国家低碳试点省市。在2010年岁末,不论是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关于“十二五”期间的绿色产业发展规划,还是2010中国绿色产业和绿色经济高科技高峰论坛均预言,“十二五”期间将是中国绿色产业与绿色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等等一切的一切都说明:“低碳经济”是2010年的重点,并已肩负重任地迈入2011年。

  发展低碳经济科技创新刻不容缓

  据了解,低碳经济一词最早见诸于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此后,欧美等不少发达国家和地区都相继出台了低碳法案或政策,对发展低碳经济提出了构想。美国参议院提出《低碳经济法案》,发展低碳经济成为美国未来的重要战略选择。日本也发布《COOL EARTH 能源革新技术计划》,明确指出支持低碳相关前沿技术、应用技术的研究和开发。2009年12月7日在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之后,向低碳经济转型更是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已凭借自己在低碳技术领域的优势,在全球布下了周密的专利网,这些专利遍布低碳各个技术领域,成熟度较高,且市场化前景良好。

  为此,我国也加快了发展低碳经济的步伐。2009年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承诺中国在2005年基础上,到2020年将万元GDP碳排放量减少40%至45%。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要比2005年下降40%至45%。2010年10月,第四次联合国气候谈判会议上,科技部公布的《中国2010发展中的清洁能源科技》报告也系统介绍了我国近年来清洁技术发展状况,并对未来低碳经济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近来,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促进节能减排政策,取得“低碳经济”成为年度热题

  2010年,“低碳”出现的频率极高,从2010低碳经济论坛到世博会再到刚刚结束的广州亚运会,大大小小的会议无不贯穿低碳节能的绿色理念。

  2010年3月的两会,政协“一号提案”是九三学社提交的“关于推动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提案”。发改委确定中国将首先在广东、辽宁、湖北、陕西、云南5 省和天津、重庆、深圳、厦门、杭州、南昌、贵阳、保定8市开展发展低碳产业、建设低碳城市、倡导低碳生活的试点工作。低碳经济下环保型住宅、清洁能源车、节能型电器等也开始越来越受推崇,低碳也逐渐由概念慢慢走进了现实。近段时间以来,节能减排的观念深入人心,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成为了热点话题。

  我国的低碳之路以试点形式开启,国家发改委气候司下发《关于开展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确定将贵阳和天津、重庆、深圳、厦门、杭州、南昌、保定8市以及广东、辽宁、湖北、陕西、云南5省为国家低碳试点省市。在2010年岁末,不论是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关于“十二五”期间的绿色产业发展规划,还是2010中国绿色产业和绿色经济高科技高峰论坛均预言,“十二五”期间将是中国绿色产业与绿色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等等一切的一切都说明:“低碳经济”是2010年的重点,并已肩负重任地迈入2011年。

  发展低碳经济科技创新刻不容缓

  据了解,低碳经济一词最早见诸于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此后,欧美等不少发达国家和地区都相继出台了低碳法案或政策,对发展低碳经济提出了构想。美国参议院提出《低碳经济法案》,发展低碳经济成为美国未来的重要战略选择。日本也发布《COOL EARTH 能源革新技术计划》,明确指出支持低碳相关前沿技术、应用技术的研究和开发。2009年12月7日在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之后,向低碳经济转型更是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已凭借自己在低碳技术领域的优势,在全球布下了周密的专利网,这些专利遍布低碳各个技术领域,成熟度较高,且市场化前景良好。

  为此,我国也加快了发展低碳经济的步伐。2009年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承诺中国在2005年基础上,到2020年将万元GDP碳排放量减少40%至45%。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要比2005年下降40%至45%。2010年10月,第四次联合国气候谈判会议上,科技部公布的《中国2010发展中的清洁能源科技》报告也系统介绍了我国近年来清洁技术发展状况,并对未来低碳经济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近来,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促进节能减排政策,取得了重大成绩。但是,我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城镇化进程加快,资源短缺、污染物排放缺乏有效控制,离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依然有较大距离。为实现中国政府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的承诺,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系列政策和组织体系需要被重新安排。在这个重新调整的过程中,不仅仅涉及过去以生产降耗为主的减排,同时需要把全民减排纳入整个减排计划中,由此构建全方位的低碳经济和低碳社会。

  在2010年两会前夕召开的2010博士山低碳财税政策论坛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陈昌智表示,发展低碳经济要明确各个发展阶段目标、途径以及重点支持领域;制定新的低碳排放建筑节能标准,鼓励开发以绿色生态住宅小区为载体的科技地产项目;构建多样、安全、清洁、高效的能源供应消费体系;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在公务、公交、出租、环卫等公共服务领域,率先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提高居民购买新能源汽车的补助标准。博士山低碳财税政策论坛汇聚了全国财税和低碳领域数十位知名专家学者,从不同视角深入分析了中国低碳经济转型所面临的问题和机遇,着重从财税政策方面阐述了发展低碳经济、构建低碳社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低碳技术发展提供了契机,对国内企业而言也将是一次不容错过的机遇。

  核心技术是低碳经济发展瓶颈

  2010年4月5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北京发布的《2010年中国人类发展报告——迈向低碳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未来》就指出,中国实现未来低碳经济的目标,至少需要60多种骨干技术支持,而在这60多种技术里面有42种是中国目前没有掌握的核心技术。这意味着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需要70%的核心技术。

  对我国而言,70%的低碳核心技术需要“进口”,我国迈向低碳经济要付出不小代价。显然,核心技术不掌握在“自己”手里,自然会付出更多的购买成本。据估算,如果“不惜一切代价减排的减排情景”(即采用高昂的技术,如电动汽车、第四代核电以及碳捕获和储存)测算,到2050年,减排的投资成本会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6%。如果按此估算,中国购买这些核心技术,资金压力显而易见。对此,中华新能源动力与储能委员会产业研究员李雷李雷认为,应该继续坚持自主创新,进一步加大低碳技术的研发力度,尤其是一些核心低碳技术。另外李雷指出,目前我国低碳专利申请增长迅猛但专利转化率不高。

  我国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加快发展低碳经济呢?相关人士认为,在进行低碳技术研发时,一定要密切关注世界最新态势,与国际先进技术接轨,逐步形成国际竞争力。对于一些难以攻克的技术,可以采取引进、消化、吸收的办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同时做好自有技术的配套建设工作。

  低碳经济发展并不遥远

  与 “低碳热”步调一致,低碳技术专利近几年也不断增多,各国都加强了在低碳经济领域的专利布局。前不久,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发布的一份《全球低碳技术专利发展态势分析》显示,1990年至2009年,我国公开的低碳专利文献高达1.8万多篇,其中,在建筑和工业节能技术领域的专利文献量占全球42%,位居世界之首,我国在风能、煤技术、太阳能3个技术领域的专利文献量也较多, 均位居世界第二。

  据参与《全球低碳技术专利发展态势分析》撰写的北京市知识产权保护协会高永懿介绍,在1994年之前,全球低碳专利技术申请增长较为平稳,2004年之后开始激增,我国也一样,近6年来几乎低碳各个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都处于高速增长状态。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即使在新生领域如生物能源、智能电网、碳捕捉和储存等方面,我国也拥有了一定量的专利申请,技术实力较强。《全球低碳技术专利发展态势分析》显示,1990年至2009年,我国生物能源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约为119件、智能电网领域约为581件、碳捕捉和储存领域约为527件。

  与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低碳的重要领域先进交通工具方面的专利申请量相对偏少;低碳专利申请主要来自高校,企业专利申请较少;专利质量有待提高。另外,我国很多低碳专利科技转化率较低,这成为制约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专家表示,我国企业和科研机构应该进一步加强低碳技术尤其是核心、关键技术的研发力度,加强产学研结合,提高专利转化率。

  在战略取向方面,我国的低碳发展宜采取既基于国情又符合世界发展趋势的渐进式路径,制定清晰的阶段目标和可行的优先行动计划。把“低碳化”作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之一,并把相关指标整合到各项规划与政策中去,结合实际情况,探求不同地区的低碳发展模式,努力控制碳排放的增长率。在可持续发展前提下,把低碳发展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点内容,纳入到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具体实践中。利用国际金融危机的契机,充分利用碳减排、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的先进技术,不断提高我国低碳技术与产品的竞争力。积极参与国际上关于低碳能源和低碳能源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理念、技术和资金,通过新的国际合作模式和体制创新,促进生产与消费模式的转变。积极参与气候变化的国际谈判和低碳规则的制定,为我国争取合理的发展空间。通过承诺符合国情与实际能力的自愿减排行动,提升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同时,坚持要求发达国家率先大幅度减排,并建立“可计量、可报告、可核实”的技术转让与资金支持新机制。

  近来,我国出台了不少促进低碳技术发展的政策,国内企业也逐步看清这一机遇。政府主导,摸清家底,立足实情,确立目标,制定规划,有序发展,避免一哄而上,优化产业结构,提高高碳产业准入的市场门槛,积极发展低碳产业。大幅度减少化肥和农药的用量,推广太阳能和沼气技术,在农村普及太阳能集热器。采用低碳技术、节能技术和减排技术,逐步减少传统工业对化石能源的过度依赖,努力提高现有能源体系的整体效率,遏制化石能源总消耗的增加,限制和淘汰高碳产业和产品,发展低碳产业和产品,同时政府制定高碳能源、高碳工业、高碳产品的税收政策,制定鼓励发展低碳工业的优惠政策。开发低碳居住空间,提供低碳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倡导居住空间的低碳装饰,在家庭推广使用节能灯和节能家用电器,鼓励使用高效节能厨房系统,有效降低每个家庭的碳排放量。设立碳交易市场机制,开发碳减排期货、期权市场。

  目前全社会对于低碳发展的热情是有的,不少城市表达了要争做低碳试点城市的强烈愿望。低碳发展对我国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实现的。鼓励“产学研结合”,加快开发低碳产品和低碳技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抢占制高点。加强宣传引导,使各级领导和公众了解什么是低碳经济,为什么要发展低碳经济,怎样发展低碳经济,以推动全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的大转变。我国低碳经济之路也将会越走越宽。

微信 电话 顶部 工作人员:0971-7612617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平台服务热线:

0971-6121697

工作日(8:30-18:00)

Copyright ©  2019        青海技术市场        青ICP备1800111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