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帮助中心 | 关于我们
欢迎来到青海技术市场,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资讯 >  南京古生物所埃迪卡拉系碳同位素地层岩相演变研究获进展

南京古生物所埃迪卡拉系碳同位素地层岩相演变研究获进展

信息来源:中国科学院    发布日期:2013-01-31    浏览量:4

  华南埃迪卡拉系陡山沱组为一套稳定地台型碳酸盐岩与细碎屑岩组成的沉积序列,保存了丰富的大型带刺疑源类、动物胚胎、多细胞藻类和埃迪卡拉型等化石,是研究埃迪卡拉纪环境变化和生物演化的理想地区之一。然而,陡山沱组在不同相区发育差异巨大,其区内和国际地层学对比存在困难。

  为此,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朱茂炎研究员、吕苗博士等重点研究了湖北西部地区近十条陡山沱组剖面。详细的沉积岩相分析表明,研究程度较高的峡区属于远岸台内盆地沉积环境,宜昌北部与贵州瓮安地区的陡山沱组相似,均发育含磷岩层,属于浅水台地沉积环境。而各剖面δ13C演化差异是由于沉积相变化导致的岩石地层序列的差异所造成的。通过层序地层和高分辨率碳同位素地层研究,解决了扬子地台陡山沱组地层对比问题,并发现陡山沱组可划分为两个半层序地层序列,自下而上依次发育了四次显著δ13C负异常事件。底部盖帽碳酸盐岩中的CANCE事件已被广泛识别;二段中部δ13C最低值为-2‰的WANCE事件与陡山沱组第一个层序界面相对应;二段和三段岩性界面处δ13C最低值可达-5‰的BAINCE事件位于第二个层序中部;陡山沱组上部的DOUNCE事件则与第二个层序界面一致,δ13C最低值可达-12‰。

  研究发现,这四次显著δ13C负异常事件在华南地区不同研究剖面上均有表现,代表了原始表层海水的碳同位素组成,为建立全球范围内可进行对比研究并且能反映埃迪卡拉纪海洋环境变化的综合碳同位素变化曲线提供了依据。

  该成果发表在2013年最新一期的《前寒武纪研究》Precambrian Research杂志上。

  论文相关信息:Zhu, M., Lu, M., Zhang, J., Zhao, F., Li, G., Yang A., Zhao, X., Zhao, M., 2011. Carbon isotope chemostratigraphy and sedimentary facies evolution of the Ediacaran Doushantuo Formation in western Hubei, South China. Precambrian Research 225: 7-28.

  

微信 电话 顶部 工作人员:0971-7612617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平台服务热线:

0971-6121697

工作日(8:30-18:00)

Copyright ©  2019        青海技术市场        青ICP备1800111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