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瞧这网 发布日期:2013-02-25 浏览量:4
一、科技人才流失问题
在根本上,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得人才者得天下。日本、瑞士等发达国家资源、土地非常贫乏,但其科技、经济等很发达,就是因为其大部分公民相对地能充分发展、人尽其才。科技竞争也首先是科技人才的竞争。
(一)现状:我在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的同学中,一个班45人,出国留学的有近40位,现在基本上都选择了定居国外。一是一些科研单位、学术机构的领导者没有领导艺术,没有对人才礼贤下士、求贤若渴的态度,没有得人才者得天下的理念,官本位思想严重,不重视人才、不尊重人才、不信任人才,使有实力、有个性人才的心情不舒畅导致人才的外流。二是收入和发达国家比太低的经济原因使人才外流。三是由于政治原因使高级人才无法从事目前的研究出走。四是对人才家人的医疗、教育等的福利保障远不如发达国家,使人才外流。
(二)对策:一是通过民主测评等手段选拔有领导艺术的科研单位、学术机构的领导人,使科研单位的领导者有足够的情商能满足科研人才的被尊重、被重视、被认可的心理需要,从而安心在国内从事科研工作。二是大力鼓励企业吸纳人才,给他们以市场化优厚的薪水或者物质待遇甚至允许他们拥有股份等。三是保障其家人在祖国有良好的医疗保险和教育条件,并特批一些极杰出科技人才拥有双重国籍。四是统计可能留出的职位,将这些信息公布在统一电子网站上,使国际科研人才可以浏览。五是多举办国际科技研讨会、论坛以及大学学术交流,使流失人才有机会回国,让他们切实感受国家日益改善的发展环境,并让他们有机会与国内的企业、机构建立联系。
二、科技偏才、怪才的保护、发现问题
不顾周围人的看法、不计得失甚至不顾家庭,非常执着甚至偏执追求某一事物的偏才、怪才,往往是顶级的人才,他们往往是不拘一格出现的。
(一)现象:许多顶尖的科技人才都是偏才、怪才,有这样或那样的古怪的个性,不被周围的人理解,甚至被周围人认为有精神病。比如数学家陈景润、数学奇才陆家羲等的研究生涯都非常坎坷。如果我们能早一些发现他们的天才,早一些给他们提供较好的研究条件保障,他们的研究成果一定会多得多。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美国的博弈论创始人纳什的个性那么怪异,甚至最后成了精神病患者,都被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师生宽容着,最终他竟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二)对策:一是要对全民、特别是领导者进行一些有关偏、怪的顶级人才识别的教育,像美国拍摄纳什传记《美丽的心灵》一样,多拍摄一些偏、怪的顶级人才生平的影视,在全国形成一种爱护、宽容和发现偏、怪的顶级人才
搞好科技创新工作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在科技人才建设、反学术腐败、保护知识产权、正确的科技发展方向、科技创新孵化风险投资机制、科技创新风险评估机制等许多方面同时做到最好,它符合木桶原理,而上述某一方面工作的最短板则成了科技创新工作的最高水平。这里我着重说说我最有感想的四个方面思考:
一、科技人才流失问题
在根本上,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得人才者得天下。日本、瑞士等发达国家资源、土地非常贫乏,但其科技、经济等很发达,就是因为其大部分公民相对地能充分发展、人尽其才。科技竞争也首先是科技人才的竞争。
(一)现状:我在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的同学中,一个班45人,出国留学的有近40位,现在基本上都选择了定居国外。一是一些科研单位、学术机构的领导者没有领导艺术,没有对人才礼贤下士、求贤若渴的态度,没有得人才者得天下的理念,官本位思想严重,不重视人才、不尊重人才、不信任人才,使有实力、有个性人才的心情不舒畅导致人才的外流。二是收入和发达国家比太低的经济原因使人才外流。三是由于政治原因使高级人才无法从事目前的研究出走。四是对人才家人的医疗、教育等的福利保障远不如发达国家,使人才外流。
(二)对策:一是通过民主测评等手段选拔有领导艺术的科研单位、学术机构的领导人,使科研单位的领导者有足够的情商能满足科研人才的被尊重、被重视、被认可的心理需要,从而安心在国内从事科研工作。二是大力鼓励企业吸纳人才,给他们以市场化优厚的薪水或者物质待遇甚至允许他们拥有股份等。三是保障其家人在祖国有良好的医疗保险和教育条件,并特批一些极杰出科技人才拥有双重国籍。四是统计可能留出的职位,将这些信息公布在统一电子网站上,使国际科研人才可以浏览。五是多举办国际科技研讨会、论坛以及大学学术交流,使流失人才有机会回国,让他们切实感受国家日益改善的发展环境,并让他们有机会与国内的企业、机构建立联系。
二、科技偏才、怪才的保护、发现问题
不顾周围人的看法、不计得失甚至不顾家庭,非常执着甚至偏执追求某一事物的偏才、怪才,往往是顶级的人才,他们往往是不拘一格出现的。
(一)现象:许多顶尖的科技人才都是偏才、怪才,有这样或那样的古怪的个性,不被周围的人理解,甚至被周围人认为有精神病。比如数学家陈景润、数学奇才陆家羲等的研究生涯都非常坎坷。如果我们能早一些发现他们的天才,早一些给他们提供较好的研究条件保障,他们的研究成果一定会多得多。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美国的博弈论创始人纳什的个性那么怪异,甚至最后成了精神病患者,都被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师生宽容着,最终他竟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二)对策:一是要对全民、特别是领导者进行一些有关偏、怪的顶级人才识别的教育,像美国拍摄纳什传记《美丽的心灵》一样,多拍摄一些偏、怪的顶级人才生平的影视,在全国形成一种爱护、宽容和发现偏、怪的顶级人才
的氛围。二是各级科研机构建立甄别偏、怪的顶级人才的部门。三是各级科研机构设置偏、怪的顶级人才邮寄奇思妙想论文的邮箱、电子邮箱。四是破除对高学历、好履历的迷信,不拘一格降人才。#p#副标题#e#
三、学术腐败问题
学术腐败严重地影响着科技创新。中国学术界最大的问题是,不在做学术,而在搞权术,学术风气很浮躁。
(一)现象:1、粗制滥造,拼凑抄袭:七拼八凑反复编教材,一些严重者甚至有针对性地和局部地剽窃、抄袭,甚至明目张胆与改头换面地剽窃抄袭。学术打假人方周子日前表示:“(湖北宜城市中国最年轻的市长)周森锋两篇论文都是抄的。”又有多少不年轻的市长和其他人的论文也是抄的呢?2、“跑步钱进”,钱权交易:学术主管部门控制了科研经费的分配权、项目审批权、奖项的评审权、新院士的提拔权,各高校和研究机构的领导和学术带头人的任务就是专门跑“部门”,获取经费。肯送礼的,“爱哭的孩子有奶吃”。而一些真正对国家建设有价值的科研项目却不一定能获取经费,一些真正的有人格个性的顶级科研人才却没有被提拔重用。3、近亲繁殖,学术乱伦:许多高校在招收研究生时,对外来的报考者一律从严,而对本校和本系的报考者却宽松许多,美名其曰“肥水不流外人田”,严重影响学术交叉借鉴后创新。4、内定奖项,关系评审:从项目的申请到成果的评审,以及职称评定、院士评选,不是看科研成果水平,而是看关系和活动能力。评审不透明、不公开,不少奖项的候选人既做裁判又做参赛者,或评委与获选人结党营私、瓜分利益。笔者的一部17万字本版书管理学专着《解放军带兵艺术与领导之道》,出版刚一年,就销售了9000余册,并获得《政工导刊》杂志评奖,在我单位推荐其参加全军优秀政治理论成果评选时,却被一篇发表在并不着名的杂志上的3千多字的论文挤下来了。
(二)对策:1、制定论文公示制度,积极研发论文抄袭甄别软件,在论文数据库中甄别是否有抄袭行为,大幅提高论文抄袭被发现概率,重奖、保护论文抄袭举报者,重惩论文抄袭者。2、制定对学术主管部门决策失误问则追究制,对拨人情经费、腐败经费而造成经费被滥用、浪费、没效果的,对提拔错科研人员的,依法从重追究其行政、刑事责任。3、制定禁止降低标准招收本校学生为研究生的规定。4、建立异地、不同大单位专家循环评奖、评职称的制度,即甲单位专家给乙单位的人评职称,乙单位的专家给丙单位的人评职称,丙单位的专家给甲单位人评职称。5、各级学术机构建立“研究诚信办公室”,设学术腐败举报电话、电子邮箱,调查和处置学术研究中的不诚信行为,一经认定从事了学术不端行为,造假者若干年内不准参加研究项目和各级评审委员会,并在其网站上公布学术腐败者信息,以供查询。
四、知识产权问题
对知识产权的充
分尊重和保护,其实是在保护公民创新动力,是在为更快增强国家实力而努力。一个微软“视窗”浏览软件和一部《哈里·波特》带来的不仅是滚滚的财富,同样是给世界带来一种保护创新成果的示范。
(一)现状:一些大街小巷还有卖盗版软件、盗版书、盗版电影的。我发现我的管理学专着《解放军带兵艺术与领导之道》有盗版后,打电话给和我签出版协议的北京兴盛乐书刊发行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赵涛先生,他却说根本没有办法制止。打电话给出版我的书的企业管理出版社总编室,也说没有办法,并说曾经有一公司盗版该出版社十几万册书,举报后查处了,该公司最终却没有赔偿一分钱给该出版社。盗版导致了不能用经济杠杆激励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严重影响了创新的动力。
(二)对策:一是大幅度提高对盗版人员量刑分量,用严刑峻法来震慑盗版分子。二是加强对盗版的秘密战线斗争,公安、工商等部门常态地根据各种线索,对盗版行为进行秘密侦查、主动出击。三是建立举报盗版重奖制度,使盗版人人喊打。四是建立依法对公安、工商等部门,对辖区内盗版行为失察责任从重追究、问责制度。
此外,还特别要认识到科技创新是一柄双刃剑,要建立科技创新风险评估机构、机制,防止科技创新成果对我们可能造成的危害。历史上的农药DDT、制冷剂佛利昂等科技创新都曾给人类造成很大的危害。
本书的第七章《经济战略问题原则的建议》中二、《经济发展战略原则建议》(三)条简略介绍了确定科技发展方向原则;第十章《发展股票和风险投资最根本的原则问题》较详细地说明了建立科技创新孵化风险投资机制原则问题。
(参考了《参考消息》2006年4月6日“新闻纵深”12版,该报驻巴黎记者杨骏的文章《“中国需谨防人才资源优势泡沫化”——专访欧洲科学院通讯院士格利博达》;香港《亚洲周刊》2006年9月3日(提前出版)一期文章《中国学界十大怪现象》;新加坡《联合早报》2007年1月2日陈冰文章《知识产权:中国创新力的暗礁》)
Copyright © 2019 青海技术市场 青ICP备1800111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