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陕西省科技厅 发布日期:2013-02-26 浏览量:4
1、学习贯彻好党的十八大精神。组织参加党的十八大精神各类学习培训活动,深入思考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步骤、措施,出台并实施我市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意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2、全面加强科技项目建设。实施省“13115”和市“71234”科技创新工程,衔接落实好上报项目。全年审核上报部省科技项目70项,立项50项;实施重大科技专项 2项,重大科技专利产业化项目5项,建设市级科技研发中心及服务平台6个。
3、提升统筹创新服务平台服务能力。以渭南高新区为依托,组建渭南市科技资源中心,健全科技资源统筹创新服务平台保障机制、协同创新机制、创新激励机制,推进科技人才解放、科研仪器设备开放、科研机构能量释放,有效实现科技资源面向全社会开放共享。
4、提升大荔模式整体服务水平。全面完成大荔模式地方重大专项后续工作,创建省级大荔模式示范市,全年建设乡镇配送中心示范点13个,村连锁店示范点76个,示范基地4个,专家大院4个,培训农民30万人次。实施科技特派员“千人进千社、千技惠千村”专项行动,扎实推进星火科技12396信息服务,全年专家通话量突破2万分钟。
5、促进全社会科技研发投入持续增加。将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占财政支出比例指标纳入市考核县主要科技指标体系,促进市、县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认真落实企业研发、孵化、投资有关优惠政策,完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投入机制,努力创建全国科技进步合格县。全年完成全社会科技研发投入7亿元,比上年增长10%以上。
6、促进技术合同交易额稳步增长。有针对性地组织技术合同交易服务小分队,深入科技型企业开展技术交易咨询服务,认真落实有关税收优惠政策,促进企业开展技术成果交易。全年完成技术合同交易额1700万元,比上年增长20%以上。
7、促进专利申请量稳步增长。落实好市政府贯彻落实陕西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实施意见精神,争取设立市知识产权专项资金,加强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融资工作,建立和完善专利技术展示交易平台。全年组织知识产权服务小分队服务企业20家,完成专利孵化项目20件,专利展览展示项目20件,开展专利执法检查活动10次以上,完成专利申请量1200件,比上年增长15%以上。
8、启动实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工作。制定出台我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管理办法,在先进装备制造、煤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环保、通用航空、现代农业等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启动实施渭南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工作,全年认定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
9、启动实施科技和金融结合工作。制定我市科技和金融结合实施方案,探索设立1000万元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信用担保与风险补偿专项资金。以渭南高新区、渭南经开区为核心试点区,在工业产业园区集中和中小企业聚集的县市区,召开科技金融合作推介会、座谈会。积极引导科技型中小企业进入省上市企业资源后备库。
10、加强校地科技合作工作。在去年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与各高校、院所联系,鼓励支持各县市区组织企业与高校院所进行有针对性的对接,建立企业与高校院所之间有效沟通桥梁。研究确定对接项目详细清单,落实实施办法,确保“书记、市长进高校和院所”活动取得实效。全年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引进20名,落实合作建设项目3个。
11、开展生产力科技入园服务工作。以渭南生产力促进中心经开区服务中心为重点,在县市区各重点园区全面推行生产力进园区服务活动,促进科技政策、项目、入园、人才入园。渭南生产力中心全年服务园区企业30家,培育科技型创新企业15家,组织上报科技项目2项,引进各类科技人员10人以上,发展高新技术企业2家以上。
12、加强科技成果管理。紧密跟踪科技项目建设情况,主动深入企业开展科技成果鉴定和网上登记工作,全年鉴定科技成果 15项,网上登记30项。进一步完善科技奖励办法,扩大科技奖覆盖面,做好2013年市科学技术奖的组织申报、评审工作。
13、提高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科技服务水平。修订完善园区建设发展规划,大力加强核心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完善园区现代农业技术创新服务中心平台建设,加快企业研发中心建设。
14、促进机关各项建设再上新台阶。贯彻落实好市委转变工作作风二十条规定,继续加强对县市区科技工作及科室和下属单位目标任务考核,努力完成招商引资、包村帮扶、创卫创建目标任务,着力加强党组织建设,推行“周五读书日”活动,认真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各项规定,抓好机关业务学习,提高干部能力素质,为各项科技工作再上新台阶提供政治和组织保证。
Copyright © 2019 青海技术市场 青ICP备1800111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