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帮助中心 | 关于我们
欢迎来到青海技术市场,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资讯 >  云南:四年连旱背后的生态之殇

云南:四年连旱背后的生态之殇

信息来源:中国科技网    发布日期:2013-03-14    浏览量:4

  2013年的云南,依旧为干旱所困。日前,云南社科院专家称4年连旱几成定局。楚雄、昆明、玉溪等地旱情严重:水库、坝塘蓄水持续下降,小麦等农作物受损严重;城市供水水源地蓄水日益减少,影响到城市正常供水……

  拥有全国63%的高等植物、59%的脊椎动物,云南的生物多样性既丰富也脆弱。“连续几年的干旱如果是历史上少见的,可以预期的是对濒危植物和动物的影响之大。”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态学研究所所长张大勇代表,颇为关注千里之外的云南干旱。

  农作物抗旱呼唤新技术

  来自国家防总的数据显示,云南省耕地受旱面积2928万亩,比多年同期均值偏多1倍多。

  “以前到了这段时间,农村坝塘都有水,今年部分小坝塘、小水窖都没水了,要靠拉水解决饮用水问题。”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农科局植保站站长赵云柱代表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当地小麦长势差,叶子也变黄了,有些不能抽穗,蔬菜情况也不乐观。

  “关键是不下雨,修水库、坝塘也积不了水。”赵云柱叹了口气说:“到了春季还是会下点雨,只不过会比较晚,小麦的产量更低些。”

  相对于2012年的干旱对曲靖工业用水造成的影响,在曲靖市市长范华平代表看来,干旱目前对曲靖总体影响不大,但少数山区、半山区用水还是有影响。“去年降水比较好,水库蓄水比上年多了5亿多立方米。即便是这种情况,也要节约用水、科学调水”,比如通过对污水的循环利用来提高水的利用率,对高耗水行业提出限制等。

  与其坐等天下雨,不如自救。云南省社科院院长助理郑晓云研究员接受采访时表示,云南农村收集雨水的方法单一,在推广农业节水技术和建设五小水利设施方面仍有欠缺,今后要推广雨水收集技术,提高利用效率。

  “县农业部门这几年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玉米抗旱品种和抗旱技术的推广。”赵云柱坦言,玉米抗旱品种每亩能产400—500公斤,相对稳产但不高产。而辣椒为主的抗旱覆膜节雨栽培,可以保持水分和肥料且增温。全县40多万亩辣椒田已有30万亩采用,很受农民欢迎。

  生物多样性备受“烤验”

  代表委员也在关注云南干旱。在政协科技界别小组会上,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所所长高吉喜直言,云南近日的持续干旱对当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出挑战。

  值得关注的是,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已在西双版纳、文山等地显现。来自云南省林业厅的消息称,自2011年秋冬,受干旱影响的野生植物近760万株,野生动物接近两万头,连续干旱已对云南的生物多样性构成严重威胁。

  干旱带来的影响不仅增加了物种灭绝的风险,也造成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结构改变,且有可能造成喀斯特地貌保水能力的降低和土壤的流失……专家们的担忧已成迫在眉睫的问题。

  “目前我国重点物种如大熊猫的保护做的不错,因为关注的人多,投入也很大。但总体上情况非常严峻。”从云南干旱对生物多样性的威胁,高吉喜将话题转向生物多样性面临的普遍问题,“城市化快速发展,工业区挤占自然用地,生物生存的空间越来越小”。

  环境污染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不言而喻。高吉喜称,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对野外鸟类和爬行动物影响很大。如今,濒危物种占到总数的30%—40%,但没有准确的数据。“最近几年没有系统的生物多样性调查,建议国家尽快着手。”高吉喜认为,两年前出台的生物多样性战略行动计划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具体落实还得看具体的调查、评估和保护。

  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国家生物战略资源,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具体实践和有效措施。“我觉得美丽中国离不开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谈到美丽中国时,高吉喜动情地说:“我心中的美丽中国,应该是打开窗户就能看到蓝天绿地,不远处就有青山绿水,而且能随时和各种动物做朋友。”(本报北京3月13日电)

微信 电话 顶部 工作人员:0971-7612617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平台服务热线:

0971-6121697

工作日(8:30-18:00)

Copyright ©  2019        青海技术市场        青ICP备1800111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