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陕西省科技厅 发布日期:2013-03-15 浏览量:4
2013年全市科技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市委四届三次全会精神,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统筹科技资源改革为主线,以科技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为突破点,深入实施科技统筹创新工程,以科技兴延、科技惠民为目标,力争全市科技研究与开发经费3000万元以上,争取中省经费2000万元以上,技术合同交易额达3500万元,为建设圣地延安、生态延安、幸福延安提供积极有力的科技引领与支撑。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加强政治理论业务学习。把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市委四届三次全会精神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加强中心组学习,切实提高领导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执政能力,不断提高科技管理干部的理论素养及思想政治水平,加强科技业务学习,努力提升全体干部的管理服务能力。
2.加强科技系统党的建设。扎实推进科技系统基层党组织建设,认真落实中省市密切联系群众、转变工作作风各项规定,组织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以“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为主题的党性党风党纪教育活动。引导党员干部坚定“三个自信”,着力增强“四自能力”。
3.深入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积极推进制度建设和创新,开展专项治理,构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科技项目管理、科技成果评审等的监督检查。
4.启动实施科技创新工程,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围绕制约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在能源化工、现代农业、装备制造、水资源和环境保护、新材料、城镇化与城市发展等6个重点领域启动实施科技创新工程,建设科技项目库,谋划储备一批科技项目,重点组织一批重大科技产业化项目、支持延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设,打造一批科技创新平台。
5.组织实施好中省科技重大专项,提升科技支撑能力。组织协调实施由中省科技部门立项支持的科技支撑计划“黄土丘陵沟壑区(延安新区)工程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和“863”计划“智慧延安智能应用支撑平台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项目。积极争取中省科技部门对我市的支持,全年争取中省各类专项资金2000万元以上,力争列入国家科技计划项目1个,力争列入省级重大科技专项项目2个以上。
6.加强科技成果管理,推进技术合同交易额快速增长。修订《延安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推荐省科学技术奖15项以上。做好2013年度市级科学技术奖项目的征集、初审、鉴定、评审。抓好技术入股、吸纳成果和获奖成果三类转化项目的实施,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开展食用菌产业升级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培育优质人工栽培食用菌新品种5个,产量在同类型品种的平均水平上增加10%。加强技术转移机构和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机构业务能力建设,实现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3500万元。
7.加强科技人才管理,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大力支持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开展校企、科技合作,鼓励设立联合实验室(研究中心), 深入推进延安市与中科招商集团合作及“书记、市长进院所活动”,进一步开展产学研合作,不断拓展高校院与地方、企业的合作,依靠高校院所专业优势,对接企业需求,实现技术转移、成果转化。
8.召开科技创新大会,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深入贯彻中省科技创新大会精神,组织科技人员进行专题调研的基础上召开全市科技创新大会,出台我市贯彻中省科技创新大会的实施意见及其相关配套政策,安排部署今后一个时期科技工作的方向、目标、重点,为全市科技工作开创良好的局面。
9.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积极引进国内外研发机构和知名企业在延安设立研发中心,重点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通过自建或与高校院所共建研发机构,优先支持具备条件的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建设一批高水平的企业研发机构。培育一批高成长性科技型中小企业,积极开展民营科技企业认定并建立企业数据库,重点选择5-10家成长性较好的民营科技企业予以扶持。
10.开展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工作,加强对科技信贷的引导。按照省政府关于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的若干意见精神,结合我市制定的《延安市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工作试点实施方案》,积极筹建市科技投资发展公司、市科技小额信贷公司,建设市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争取省科技成果引导专项基金加大对我市重大科技成果的支持,解决民营科技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促进科技型企业快速发展。
11.组建延安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搭建科技承载平台。加快推进全市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围绕我市产业发展重点领域和行业布局,规划建设一些有明确产业指向的科技孵化器和生产力中心。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动作”的机制,组建市科学技术研究院,谋划建设延安科技产业园,实现与省科技资源统筹中心的有效对接,为承担中省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促进我市科技创新和优化经济结构、产业转型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12.做好科技与文化融合工作,促进文化产业水平的提升。开展科技与文化融合工作,依托延安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加强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打造陕北黄土风情文化民间艺术龙头产品,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弘扬延安精神,传播革命历史文化和黄土风情文化。加强与中省科技部门的联系,组织专家编制我市申请国家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示范基地实施方案,力争进入全国第二批科技与文化融合示范基地建设行列。
13.加强农村科技工作,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农村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围绕城乡统筹发展目标,全面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农技服务“大荔模式”,组织召开“大荔模式”推进会;开展好“千人进千社、千技惠千村”行动,搭建农业科技服务平台,为农业生产提供全程技术服务。重点建设5个市级科技示范基地(园),新引进和培养10名科技特派员,新建成5个专家大院,着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和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14.强化知识产权管理,激发区域创新活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建立市级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及预警应急机制,知识产权小分队服务企业10家以上。围绕商品流通销售环节,全年开展专利执法检查活动10次以上,处理专利案件10件以上,继续实施专利申请数量和质量“双提升工程”,完成专利申请400件。
15.强化防震减灾工作,提高抗震设防能力。加大对《防震减灾法》、《省防震减灾条例》的宣传力度,深入开展防震减灾“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活动,做好市文化艺术中心广场应急避难场所改造建设,全年开展应急演练6次,结合延安城区新区建设做好抗震设防工程建设安全性评价、审批备案,执法检查等工作,完成抗震设防备案批复160件(项),地震安全性评价备案5项。
16.强化制度建设,推行依法行政。以改进工作作风为抓手,扎扎实实开展制度建设年活动,严格落实和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增强法律意识,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施行限时办结制定,提高工作效率。做好政务党务公开、计划生育、保密信访、综治安全等各项工作。
17.打造科技信息平台,提升科技服务能力。结合工作现状和未来发展,对现有延安科技网进行功能和内容的升级改造,重点开发科技人才、技术专家、项目储备3个数据库,构建集管理、宣传、服务、信息、交流于一体的延安科技信息平台,为全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提供科技信息服务。
18.加强媒体宣传,营造科技发展良好氛围。以“科技之春”宣传月、“科技三下乡”、“科技活动周”、“4.26知识产权保护日”、“5.12防震减灾日”为载体,以延安科技信息网为阵地做好科技宣传工作,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崇尚创新”的科技发展氛围。全年在延安日报、延安广电台共刊发信息60条以上,在“陕西科技信息网”、“延安市政府网”各刊发信息50条以上,延安科技信息网刊发信息300条以上。
Copyright © 2019 青海技术市场 青ICP备1800111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