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帮助中心 | 关于我们
欢迎来到青海技术市场,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资讯 >  泉州市:借鉴先进经验 保持领先优势

泉州市:借鉴先进经验 保持领先优势

信息来源:未知    发布日期:2013-03-20    浏览量:4

  当前,以“增强忧患意识 推动长远发展”为主题的大讨论活动在全市掀起热潮,泉州与国内外先进城市相比有哪些差距,如何抓住国家“金改区”和全省“综改区”的重大机遇,经济的新增长点、新增长空间在哪里,如何更好地推进城镇化,怎样发挥独特的文化优势,如何营造更为优良的投资创业环境……围绕这些话题,全市广大干部、企业家、专家学者解放思想、各抒己见。即日起,本报开辟系列专版,发动各社会群体结合具体工作参与到大讨论中,促进全市上下统一思想、振奋精神,为泉州新一轮发展建言献策。

  “全国18个改革开放典型地区之一”、“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泉州的光环更加熠熠生辉。古语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站在转变提升的新起点上,泉州与全国先进城市相比有哪些差距,可以吸取哪些经验教训,怎样继续保持引领全省发展的优势?本报近日邀请具有国内外先进城市地区考察经验的人员、异地泉商、侨胞、在泉职业经理人、资深媒体人等,就这些话题各抒己见,为泉州发展献计出力。 □本报记者 朱娟娟 郑意凡 王蕾 游怡冰 郭琦

  创新杠杆撬动“泉州梦”

  去年8月我到美国学习期间,参观了世界最大的微电子产业基地——旧金山“硅谷”。它集中了8000多家电子科技公司,年产值高达3000多亿美元。近年来,南加州圣迭戈又形成另一个技术走廊——全球生物医药海岸。美国常年走在世界科技前沿,最主要原因就是企业十分注重研发投入。2011年,微软、英特尔的研发投入分别为90.4亿、65.8亿美元,分别占销售收入的12.9%、15.1%。

  从中我们得到启示:创新是推动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推动城市经济持续增长的强大引擎。正处于转型升级关口的泉州,特别需要不断激发创新活力,在全社会营造敢为人先、宽容失败、尊重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一方面,加快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研究从政策措施、体制机制上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另一方面,引导企业、行业协会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大投入,自主创新,加速成果转化,培育更多“科技小巨人”。特别是产学研用合作要向更高层次走,让高校和科研院所善于从企业寻找项目、谋划项目、攻关项目,企业习惯从高校找项目、找成果,真正结成协同创新的利益共同体,让泉州早日形成依靠科技创新加快转型升级的新格局。

  ——市委办副主任 周顺安

  用全域理念建设美丽乡村

  去年,我随市政府组织的学习考察团到成都和长沙考察学习,他们的一些先进理念、成功做法和成熟经验,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在“全域成都”的理念下,成都市积极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发展。龙华社区组建农民股份合作社,土地集中经营,产业集中发展,农民集中居住。锦江区打造享誉国内外的观光休闲农业区。长沙县则在农村垃圾处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卓有成效。

  这给我们一个很好启示:要把全市视为一个整体,在通盘考虑产业、经济、人口、空间等发展要素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全市农村发展规划,形成有梯次的城乡发展布局,逐步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由城市延伸到农村。深化村庄环境综合整治这一基础性工程,推动农村卫生保洁在全覆盖基础上的常态化和制度化,并根据不同类型逐步推广农户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发展能够嫁接“三产”的休闲观光农业,鼓励城市周边有条件的地方,开发一些服务城市的休闲观光农业园和美丽乡村旅游线路。特别要着力破解影响科学发展的体制和机制问题,发展一批“土地有偿流转、业主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或“土地量化入股、企村合作经营”的股份合作制农业合作社,提高农业的效益和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

  ——市农办副主任 钱瑞峰

  一对一服务实现政企双赢

  在一些商业高度发达的城市,对产业或企业与其他城市的商业往来,都有相应单位或个人来主管、接洽。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关心和推动,因此政府应该在与企业对接上提供更人性化的,甚至是一对一的服务。

  “一对一服务”不是要深入到每个企业,而是主要针对产业里的龙头企业。在每个产业中,龙头企业起着标杆、导向作用。这样的企业,其生产事宜可能涉及工、农、经、商、财政、科技等多个部门,在运行当中肯定会遇到不少困难和问题。若企业往来于众多部门之间,一是对政策、法规不太熟悉,二是遇到部门之间相互推诿,也会使企业“办事无门”,白白耗费大量精力。如果政府能对这些企业实现“一对一服务”,专人挂钩企业,既能深入了解企业的各项工作,又能及时为企业“排忧解难”。而通过了解了龙头企业的运行状况,政府部门也能更加全面地了解掌握产业的全局情况。在这样的背景下,调整民营经济规模,避免重复建设,合“散沙”为“一盘棋”,是大大有利的。这对正在大力培育产业集群的泉州来说,不失为一剂良方。

  ——福建闽台农产品市场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世哲

  打造个性鲜明的城市名片

  近几年,苏州、无锡、东莞等城市跨越式发展,将泉州拉开了一定距离。2012年苏州市、无锡市、东莞市的公共财政预算分别是1200多亿元、近659亿元、350多亿元,泉州的数据则仅有近294亿元。

  泉州产业品牌多、集群发达、实体经济强,这一点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具有相当优势。但一个重要的差距在于城市没有核心品牌,没有鲜明的城市名片,如近年来苏州致力于打造“宜居新苏州、创业新天堂”,深圳定位于“创意之都”,杭州瞄准“东方休闲之都,品质生活之城”。而泉州的口号是打造海峡西岸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定位大而全,欠缺城市个性和主要品牌。

  我认为,要打造环湾活力都市,泉州必须抓住产业和“金改”的优势,将国内先进城市的管理理念应用于发展的方方面面。以产业园区为例,苏州工业园区作为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最大的合作项目,园区坚持“规划先行”、“规划即法”的新加坡式先进理念,大力推进产业发展方式转变,2012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38亿元,综合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已经分别位居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前列。泉州台商投资区其实也具备这样的潜力,问题在于如何向外取经,借鉴先进,将潜力充分转化为优势。

  ——资深媒体人 林煜

  整合旅游资源树立城市品牌

  说起国内旅游,不得不提云南。除了得天独厚的风景外,云南在旅游资源整合方面也值得推广。“七彩云南”的概念,让游客到了昆明,还会想去大理、丽江、香格里拉、西双版纳,不知不觉就把云南的各个景点逛了个遍。反观泉州,自然风景不少,清源山、西沙湾等均风景宜人。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人文景致更是韵味独特、不胜枚举。拥有这么丰富旅游资源的泉州,在旅游产业开发上还可以多下功夫。

  首先,旅游资源应整合起来,将各个景点进行概念性集合,凝聚景点的吸引力,使之发挥到最大。让游客逛完开元寺,再去爬清源山,去崇武看看古城,去安溪体验采茶。这样既能让泉州的各种旅游资源得到充分挖掘,平衡发展,带动旅游产业的发展,又能更好地树立“大泉州”的城市形象和品牌。更重要的是,旅游的发展需要强大交通网络的支撑。旅游要发展,交通必须先行。在市区,特别是老城区,最重要的是道路畅通,实现通行无阻。各县(市、区)间更要紧密连接,利用BRT、城市轻轨等拉近城际距离,联通“大泉州”品牌的血脉。

  ——侨胞、华侨大学化工学院老师 杨进

  扩大闽南文化世界影响力

  泉州的经济实力雄厚,完全有潜力赶上国内先进城市。但是泉州在城市形象宣传上却比较薄弱。我们都知道,城市环境美既是厦门城市发展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它的优势。如何让全世界都知道厦门的这个优势?厦门是下了功夫的,它努力做好城市建设,并充分利用国际马拉松大赛开展的契机,向全世界展示了它美丽的环岛路,让人们知道厦门城市环境好,适宜居住。

  泉州其实是很有魅力的,南音、提线木偶、梨园戏、高甲戏等闽南文化在这里传承延续,浓厚的历史底蕴就是一大优势。今年泉州将举办世界闽南文化节,我认为这将是泉州向世界展示闽南文化实力的宝贵机会。不妨借鉴厦门举办马拉松大赛的思路,在文化节期间进一步扩大闽南文化的品牌影响力,做大做强闽南文化产业,将之打造成泉州新的经济增长点。此外,还应在城市文明建设的细节上下功夫,如机场的出租车按计价器收费,司机友好文明,市容市貌干净整洁等等,让来宾们为泉州形象加分,让人们记住泉州是一座文明友好的城市。

  ——泉州企业职业经理人 赵刚

  破解“熟人经济”势在必行

  这几年,除了在泉州,我还在加拿大温哥华拓展我的事业。在开设公司的过程中,我发现与泉州的“熟人经济”相比,温哥华以更加高效、便利的运行吸引了许多企业家到此从商。

  以开设箱包贸易公司为例,在泉州前前后后至少要跑十几个部门,盖数十个印章,包括审批程序等全程历时可能需要半年以上,如果想要快捷一些,那就只能“找熟人”,没有关系的话很有可能时间要更久。但在温哥华,这些手续只要一个礼拜就可以办完,并且只需要到一两个部门办理,因为他们的办公相关程序全部联网,开设公司的材料这个部门审批过后会自动递送给下一个部门,高效便捷。

  而且,在温哥华做生意基本上不用出门。很多时候只需要通过邮件和电话与政府沟通,只要你是在法律的条条框框内做事,那么每一个企业都拥有相同的竞争起跑线,不需要很多“关系”。

  从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启示是,泉州在“大招商、招大商”的过程中,应进一步破解“熟人经济”,以更加透明、高效的体制机制为招商引资及跟踪落地服务,这样才能吸引到更多的客商到此投资。

  ——恒漩贸易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 林漩挽

  发展三产优化泉州大环境

  我多年来都在北京经商,也到过全国各地进行考察,上海等先进城市良好的环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今,在外泉商在走南闯北的经历当中,不仅对家乡的优点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也对家乡建设有了更多的想法。

  作为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家乡泉州文化底蕴深厚,以更加完善的规划建设好新城区,进一步优化泉州的城市形象,成为在外泉商共同的期盼。希望泉州把握金改区获批等一系列政策利好,为企业排忧解难,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同时,利用政策引导资金流向,做好转变提升的文章,大力发展三产,优化美化环境。希望家乡进一步提升城市规划层次,对摩托车等交通工具有序管理,特别应在规划道路建设时做到“数十年不落后”。

  先进城市发展对泉州的另一个启示是,可以将发展旅游业作为推动三产发展的发力点,有效带动星级酒店、餐饮服务业、公共交通事业等一系列配套产业的发展。届时,客商在泉州“住得好、行得便”,便会更加认可泉州的城市形象与发展实力,对招商工作会有潜移默化的推动作用。并且,旅游业也将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成为更具实力的经济增长点。

  ——北京泉州商会会长 陈水波

微信 电话 顶部 工作人员:0971-7612617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平台服务热线:

0971-6121697

工作日(8:30-18:00)

Copyright ©  2019        青海技术市场        青ICP备1800111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