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湖南省科技厅 发布日期:2013-03-22 浏览量:4
国家金属采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于2003年12月11日由科技部批准依托长沙矿山研究院组建,中心围绕高效采矿技术、无废采矿技术、矿山安全技术、深部采矿技术、深海探采技术和数字矿山技术等研究方向,致力于采矿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以及行业实用共性技术等工程技术的研究开发、应用研究和工程化研究,促进技术成果推广与产业化,有力带动了采矿行业的技术进步,推动了金属采矿工业整体技术水平的发展,并在2007、 2011年在科技部评估中均被评为优秀。
一、配备高水平的人才团队和工程化装备,打造一流科研平台
中心在主任周爱民博士等的带领下,通过承担一批国家级、省部级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培养了一支专业、学历、年龄结构合理,研发能力强的人才队伍。中心现有科研人员131人中有博士7人、硕士28人,具有高级以上职称人员69人,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津贴的专家6人、湖南省科技领军人才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并形成了高效采矿技术、无废采矿技术、矿山安全监测技术、岩层控制与防治水技术等9个技术团队。
中心高度重视基础条件建设,新建、改扩建了矿山充填实验室、岩石力学实验室、边坡尾矿库实验室等6个实验室;扩建了破岩机具中试生产线、采矿装备工程化研发基地等4个研发基地,有效加强了中心的工程化研发能力,使中心在采矿工艺、充填工艺、矿山安全、矿山采掘设备与器具等方面,具有了开展工程技术研究开发的先进实验条件、中试条件、性能检测检验、数字仿真与虚拟设计能力,成为了国内一流的金属矿山采矿技术研发平台。
二、始终把自主创新放在突出位置,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
中心通过走自主创新之路,瞄准金属矿山采矿技术高效、安全、绿色的发展方向,取得了一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使中心成为金属采矿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的开发源和辐射源。2007年以来,中心承担并完成了320项重大科技项目,其中国家级课题或专题33项、省部级课题16项、国际合作研究项目2项,企业委托的工程技术研究项目262项,自选立项课题7项;解决了一批行业共性的关键技术难题,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省部与行业科学技术奖41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与行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4项、二等奖17项;取得国家授权专利33项;主持或参与制定国家、行业标准12项。
三、不断扩大技术成果应用范围,提升了行业技术整体水平
中心针对行业的共性、关键性技术问题,加强了创新成果工程化推广应用,带动行业的技术进步。如“多层大型高危矿柱露天强化开采技术”成果应用于洛阳栾川钼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三道庄露天矿,成功实施露天大规模中深孔爆破122次,处理空区面积28.8万m2、空区体积568万m3,采出矿石1080万t,在多层大型高危空区条件下实现强化开采,带动了矿柱高效开采技术的进步,对促进我国矿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重大作用。中心还自主研发了我国第一台深海浅地层岩芯取样钻机和世界首创的一次下水多次取芯钻机,填补了国内空白,解决了我国大洋勘探急需的重大装备问题,钻机装备已成为我国大洋矿产资源调查中的主体设备,完成了14座海底矿山的普查勘探任务,取得深海岩芯400多个,带动了我国深海探采技术的进步。
Copyright © 2019 青海技术市场 青ICP备1800111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