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帮助中心 | 关于我们
欢迎来到青海技术市场,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资讯 >  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助力杨凌二次腾飞

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助力杨凌二次腾飞

信息来源:陕西省科技厅    发布日期:2013-03-27    浏览量:4

  1997年,一座现代化的农业示范基地——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在这里崛起。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杨凌示范区在推动农业科研体制改革、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以此为支撑,在农业生产经营制度、农业技术创新创业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以及改革创新,带动了整个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的发展。

  科技资源基础雄厚

  杨凌示范区成立以来,始终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思想,科技立区、产业兴区,初步构建起较为完善的科技服务体系。先后建立了杨凌示范区创业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知识产权服务中心、科技信息中心和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创建了科技企业孵化器和留学生创业园,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建设了大学科技园;设立了风险投资机构和创业投资资金;在运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发挥宏观调控作用,为科技工作提供信息、人才、资金、政策等方面服务,引导企业及科研单位进行科研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逐渐增强。通过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杨凌示范区科技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科技事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科研能力明显提高,技术创新体系初步建立,科技成果转化速度加快,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增长,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目前,杨凌示范区拥有7个国家级重点学科、59个国家和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室、研究基地,集聚了农林水等70多个学科、近6000名科教人员,在读硕士、博士9000多人,在校学生3.3万人。

  “十一五”期间,杨凌示范区累计取得科研成果805项,其中获奖成果 156项,获国家级奖励14项、省部级奖励142项。10多项科研成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取得了杂交小麦育种、体细胞克隆山羊、生物农药创制、胚胎干细胞研究、节水农业和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等一批重要成果。在西部地区16个省市建设了160个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杨凌示范区企业在全国16个省市建立示范点和原料基地1400个左右。2012年杨凌示范区专利申请量达678多件,其中发明专利343件,对外示范辐射效益超过110亿元,示范推广总面积达到4000多万亩。

  陕西省科技厅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杨凌示范区经济发展加力提速,全年实现生产总值72.54亿元,增长14.7%;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6.08亿元,同比增长38.3%;完成财政总收入9亿元,同比增长29.2%;完成地方财政收入4.9亿元,同比增长38.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29925元和10841元,同比分别增长15.1%和19%;示范推广总面积达到4233万亩,实现推广效益112.7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农民人均纯收入、财政收入、资产增加值4项指标增速位居陕西省第一。

  探索多元化农业科技推广模式

  近年来,杨凌示范区不断完善“区校一体”科技创新资源统筹机制,大力支持大学开展科研攻关,发展以大学为依托的示范推广模式,成立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并建立了洛川苹果、凤县花椒等10个产业化试验示范基地,建成集视频音频交互、远程控制等功能为一体,覆盖陕、甘、宁、青、皖、鲁等12个省区的农业科技远程服务平台,打通杨凌示范区对外科技推广的信息高速路,不断完善多元化示范推广体系。

  杨凌示范区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依托,在区域产业中心地带建立永久性的农业试验示范站和相应的示范基地,使其成为现代农业科技成果的显示器、产学研结合的实验场、服务区域产业的推广中心,逐步形成了以农业试验示范站为主体,以农业科技培训和信息咨询服务网络为支撑的“一体两翼”科技推广模式,打通了科研、推广和应用之间的通道,促进大学农业科技成果进村入户。

  同时,杨凌示范区在巩固提高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水平的基础上,加快实施“精准农业示范、农业标准化示范、种子创新、龙头企业培育、现代农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五大工程;积极促进金融资本与现代农业有机融合,关中地区首家农业商业银行在杨凌示范区开业运营,成功发行15亿元现代农业企业债券;进一步深化土地流转,大幅提高现代农业规模、效益,杨凌示范区“科技支撑、金融保障、三产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杨凌示范区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农业科技推广模式,通过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龙头企业示范推广,以市场利益为纽带将先进技术展现出来,使农民看得懂、学得会、带得走、用得上;以杨凌为基地对陕西省乡村干部进行分批分次轮流培训,同时面向西部地区培训农村基层干部、农技人员、大学生村官、合作社负责人和职业农民;建成实时联结北方15个省区的远程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专家不出门、技术送田间”;每年一届的杨凌农高会也成为农业技术推广的舞台,近5届每次展示交流农业科技成果均在5000项以上,技术与产品交易额达150亿元以上……

  加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杨凌地处西部地区,是我国著名的农科城,其农林科技实力雄厚,取得了生物农药创制、胚胎干细胞研究、杂交小麦育种、节水农业和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等一批重要成果。但是,由于缺乏综合性科技转移中介服务平台,使得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信息不对称等,杨凌示范区的科技优势并没有很好地转化为产业优势,许多科技成果被束之高阁,未能及时有效地转化成现实生产力。

  为了有效解决“科技成果转化难、转化率低”的难题,杨凌示范区启动了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搭建现代农业成果转化、创业孵化、科技金融、咨询与培训等一批科技服务平台,加强服务队伍建设,以成果商品化、成果产业化为目标,主要通过为创业企业和科技成果提供开放共享的信息交流与成果转移平台、研究与开发平台、创业企业孵化硬件服务平台、创业企业孵化软件服务平台和科技培训及服务平台,解决成果转化问题,将科技成果传递给成果使用者,同时为科技成果的使用者提供后续服务,最终加速科技成果的转移和推广,使众多科技成果尽快产业化,为杨凌示范区“二次创业”做出贡献。

  杨凌示范区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以加速技术转移与科技成果产业化为主线,通过规划和政策引导,加强科技服务机构建设,整合科技服务资源,提升科技服务机构能力,加强与产业间的互动,培育科技服务新兴业态,建立和完善科技服务体系。杨凌示范区将推行“专业化、规模化、社会化、国际化”的环境建设模式,致力于杨凌现代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企业提供科技服务平台,推进企业整体的技术转移、创新和产业化速度,有效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同时进一步健全现有科技服务机构能力。

  杨凌示范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杨凌示范区将通过3-5年的努力,力争将园区打造成为我国西北地区科技资源高效整合、服务功能完善、示范效应显著的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体系集聚区。到2015年,建设4-5个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3-5个科技创业孵化载体;围绕现代农业组建2-3个科技创新战略联盟;初步探索建设农业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组建农业技术创业综合服务体系,形成完备的现代农业技术创业帮扶团队,建立100人的创业导师和技术导师队伍;建立现代农业示范推广体系,促进45%科技成果得到转化与推广,实现年推广面积3000万亩,推广效益100亿元;促进企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招引技术创业团队300个。(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记者 刘艳)

微信 电话 顶部 工作人员:0971-7612617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平台服务热线:

0971-6121697

工作日(8:30-18:00)

Copyright ©  2019        青海技术市场        青ICP备1800111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