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江苏省科技厅 发布日期:2013-04-01 浏览量:4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苏州始终以科技人才作为科技工作的主抓手,以充分发挥各类科技人才支撑引领作用为目标,集成科技资源和科技手段,着力加强高层次人才服务环境建设,推动科技人才发展由数量扩张转向质量提升,科技领军人才已成为苏州市自主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和有力支撑。
(一)大力实施姑苏领军人才计划。不断强化科技创新的人才导向,切实加大政策资源集成力度,全力引进高端领军人才。一是完善政策内涵。“姑苏领军人才计划”已从实施之初的四个方面扩充到六个方面的支持,涵盖了从创新到创业、从科研到产业化的全过程,并最高给予400万元的科研经费资助,在全国同类政策中力度最大。二是优化组织方式。为吸收更多高层次人才来苏创新创业,“姑苏领军人才计划”实行常年申报、集中受理、两次评审的组织方式,加强了与精英创业周的衔接配合,受到落户人才的欢迎和好评。三是实行后续支持。对已立项支持的姑苏人才创办的企业,遴选创新能力强、产业化进程快、市场前景广的企业,给予滚动支持,进一步支持领军人才企业发展壮大。
(二)加快建设创新创业平台。全力打造创新创业平台,不断强化“人才、平台、项目”的有机结合,全面加快创新成果产业化进程,为科技人才搭建创新创业的舞台。一是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目前全市已建成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64家,其中国家级24家,总孵化面积超过400万平方米,累计入驻4300多个创新创业团队,毕业企业1000家以上,孵化规模与绩效位居全省前列,80%以上的“国家千人计划”和“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在孵化器落户。二是布局建设重大研发机构。近几年,苏州市根据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布局建设了中科院纳米所、中科院医工所等重大研发机构,合作共建了16所大学研究院,这些研发机构已成为吸引高层次人才的重要载体。三是支持企业研发机构建设。苏州市已建成省级院士工作站53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336家,80%的大中型企业建立了研发机构。这些机构的建立,为企业引来了大量高层次创新人才,极大地改变了该市企业研发能力不足的面貌。
(三)深入开展科技合作与交流。始终把科技合作作为发挥科技领军人才作用的主渠道,扎扎实实的推进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交流,服务人才企业需求,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一是组织开展科技企业科技行。结合苏州市产业技术创新需求,市领导带领科技系统和企业每年开展两次“科技行”活动,并举办科技成果和人才对接会。北京行、成都行、武汉行等产学研活动的开展,全面推进了苏州与国内外高校院所在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战略合作。目前,全市已与国内15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开展了6700多项产学研合作项目,构建各类产学研联合体超过960个。二是大力推进科技镇长团工作。在市委组织部的指导下,成立了苏州市科技镇长团协调小组办公室,制定了《苏州市科技镇长团管理办法(试行)》,切实加强业务培训,并签订目标责任书,极大地推动了该市基层科技工作的发展。以“科技镇长团”成员所在高校为基地,积极吸引带技术、带项目的专家教授来苏州创新创业,目前已帮助引进专家团队77个,并推动建立企业博士后联合培养基地和大学生实践基地31个。科技镇长团已成为该市拓宽人才工作渠道的又一载体,也是该市柔性引才的新探索和新模式。三是大力推进国际科技合作。中芬纳米创新中心、俄罗斯联邦医疗技术科学院中国分院等一批国际研究机构相继落户苏州。目前全市累计拥有省级外资研发机构243家,占全省总量的50%以上,为引进培育科技人才、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提供了崭新平台。
(四)积极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外部环境。着力加强创新创业环境建设,努力营造吸引人才、凝聚人才的良好氛围,不断提升为人才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一是搭建人才交流平台。通过“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中国名校苏州创新合作论坛”等平台,广泛开展海外人才与苏州市企业的合作交流,提高苏州对人才的吸引力。二是加强科技金融结合,缓解科技企业尤其是领军人才企业融资难问题。“科贷通”项目已帮助24家国家千人计划企业、18家省双创人才计划企业、26家姑苏领军人才企业获得银行科技贷款支持8.1650亿元。该市还推出了全国首个面向个千人计划企业的集合信贷产品——科创英才集合信贷,目前已发放两批共计为40家人才企业发放贷款5.96亿元。三是尊重人才贡献。组织开展“科技创新创业市长奖”、“科技合作贡献奖”等一系列评选和表彰活动,宣传典型人才,营造尊重知识、珍惜人才、鼓励创新、崇尚创业的社会氛围。四是建设人才服务机构。成立苏州科技服务中心(姑苏人才计划服务中心)和千人计划专家联合会,负责高层次科技人才的联络咨询、项目申报、日常管理等工作,为高层次人才的集聚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
Copyright © 2019 青海技术市场 青ICP备1800111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