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辽宁科技厅 发布日期:2013-04-01 浏览量:4
辽宁科技厅近日表示,必须把经济发展方式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上来,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道路,确保我省经济实现真正的“弯道超越”。
这是一个朴素的常识。一般而言,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土地、资本等传统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呈现递减的趋势,而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却明显上升,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创新能力的进步将极大地提高生产力水平。然而,向“常识”发力,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从“怎么看”到“怎么办”,再到“办得咋样”,其间的路径肯定不寻常。而要完成科技创新的使命,就是要注重写好一个“新”字。
这个“新”字需要“激活”。我省已经把科技创新驱动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从省直机关到各市相关部门,“千斤重担万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除此之外,各地还把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企业需要什么支持,就给什么支持”,这是省委、省政府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发展的明确态度。事实上,科技创新已经让辽宁尝到了发展的“甜头”——沈阳机床集团、东北特钢集团受益了,在鞍山、辽阳、本溪、抚顺,一大批具有科技特色的产业基地已经站在了时代前沿。人们说,这是“芯”动力,会支撑辽宁的大发展。
这个“新”字需要“恒久”。我省的科技创新能力较沿海发达省份尚有较大差距,要在全省形成一个科技创新的强大氛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让科技创新驱动成为恒久动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解决制约科技创新的突出问题是当务之急。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科技人才是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支撑和保证,发现和培养科技人才是自主创新能力永续提升的必然要求。人才不断,创新不断,我们的科技创新驱动就能为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这就要求我们努力营造有利于激发创新活力的环境氛围,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形成正确的科研导向和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科技人员的创新、创业积极性。
这个“新”字需要“澎湃”。大力普及科学技术、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创新能力就有了生长点;广泛深入开展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鼓励人们以各种形式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创新事业就有了生力军;养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社会风尚,帮助人们以科学思想观察问题、以科学态度看待问题、以科学方法处理问题,科技创新就有了最深厚的社会基础。科技创新要万马奔腾、生机勃勃,就必须牢牢抓住人民群众这个根本。
无论是社会建设还是生态文明建设,哪一个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有力支撑。对辽宁人而言,科技创新的“新”与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的“新”是同一个“写法”。距离我国到2020年实现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目标只有不到7年的时间了,形势非常紧迫,任务十分艰巨。写好这个“新”字,为建设新辽宁输出澎湃动力,就让我们凝聚发展共识、明晰发展路径,大胆开拓、勇于实践,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征程中谱写属于辽宁的最精彩一笔! □万应慧
Copyright © 2019 青海技术市场 青ICP备1800111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