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瞧这网 发布日期:2013-04-01 浏览量:4
互联网是变革传播方式的伟大科技创新。它是在电报、电话、无线电和计算机发明的基础上才有的突破,并引发了信息时代的革命。可是,互联网与历史上其它科技发明很不相同。第一,互联网并不是由于某一个科学的先发现就紧随其后。比如居里夫人发现了镭,然后就有了原子弹。互联网不是这样的。创新思想是互联网起源的真正原因,而这个创新的思想就是关于人际沟通方式的创新思路。要在人际沟通方面有一个创新的思想,也就是传播理论,这方面有创新,才产生了互联网。互联网的思想先驱和奠基人是一个跨心理学和计算机这两个领域的科学家。
互联网与其它科技创新所不同的还有一个重要原因,由于互联网本身结构的原因,它是一个“智慧在边缘”的网络,也就是说它的创新发生在应用上。互联网的建设、发展、创新都是发生在工程科技与社会应用的交界面上,它和传播、沟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不是说做好了一个网络你用就行了,而是网络在应用当中得到发展的。
第三个不同的是,它不像电能,电提高了我们的生产力,互联网不只是通过提高生产效率来影响社会,而是直接参与了社会生活,成为社会中不可缺少的成分,从而变革我们人类的生活。
从互联网媒体来说,“全球网络”思想的奠基人和先驱就是J.C.R.Licklider,Licklider 1962年描述的网络跟我们现在的互联网已经相当的接近。他认为当全球范围内这些都用计算机来工作和思想的这些人都互相链接起来的时候,他们能够从任何一个角度,任何一个地点来沟通和交换信息的时候,这世界将发生巨变。这就是Licklider的一个传播理论的创建,当时美国的国防部就有这样的眼光,他们把这样一个心理学家和计算机学家于一身的人任命为美国国防部ARPA信息技术研究计划的首任领导,互联网由此起步。
互联网从传统电信网走向一个开放的网络,它有若干个基本核心的创新,它的创始人之一Robert Kahn决定开发一个适合于开放架构的计算机通信协议,于是,他邀请了Vint Cerf合作设计这一协议。他们的合作产生了TCP/IP协议,TCP/IP协议是互联网的标志,从此奠定了互联网的基础。这些科学家发明互联网时都才 20多岁。2004年他们获得了图灵奖,这是计算机界的诺贝尔奖。
什么使互联网迅速延伸全球?这个事情说起来很复杂。我认为简单地说:第一、它的架构是开放的,它不需要任何人批准就能加入。只要技术协议符合即可。它是网中之网,网间之网。第二,所有的网络用户都是网络的创造者,所以全世界千万人的创造才能,因为互联网平台而得以释放。你可以随心所欲,想到什么就做什么。另外一个就是互联网的核心技术发明专利权被发明者放弃了,全都成为网上的开放资源。这一点曾经在中国还有些误解,觉得互联网是美国人创造的,我们会不会向美国人交专利费?其实这是完全错误的,所有的核心技术都是开放的,这使得互联网是变革传播方式的伟大科技创新。它是在电报、电话、无线电和计算机发明的基础上才有的突破,并引发了信息时代的革命。可是,互联网与历史上其它科技发明很不相同。第一,互联网并不是由于某一个科学的先发现就紧随其后。比如居里夫人发现了镭,然后就有了原子弹。互联网不是这样的。创新思想是互联网起源的真正原因,而这个创新的思想就是关于人际沟通方式的创新思路。要在人际沟通方面有一个创新的思想,也就是传播理论,这方面有创新,才产生了互联网。互联网的思想先驱和奠基人是一个跨心理学和计算机这两个领域的科学家。
互联网与其它科技创新所不同的还有一个重要原因,由于互联网本身结构的原因,它是一个“智慧在边缘”的网络,也就是说它的创新发生在应用上。互联网的建设、发展、创新都是发生在工程科技与社会应用的交界面上,它和传播、沟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不是说做好了一个网络你用就行了,而是网络在应用当中得到发展的。
第三个不同的是,它不像电能,电提高了我们的生产力,互联网不只是通过提高生产效率来影响社会,而是直接参与了社会生活,成为社会中不可缺少的成分,从而变革我们人类的生活。
从互联网媒体来说,“全球网络”思想的奠基人和先驱就是J.C.R.Licklider,Licklider 1962年描述的网络跟我们现在的互联网已经相当的接近。他认为当全球范围内这些都用计算机来工作和思想的这些人都互相链接起来的时候,他们能够从任何一个角度,任何一个地点来沟通和交换信息的时候,这世界将发生巨变。这就是Licklider的一个传播理论的创建,当时美国的国防部就有这样的眼光,他们把这样一个心理学家和计算机学家于一身的人任命为美国国防部ARPA信息技术研究计划的首任领导,互联网由此起步。
互联网从传统电信网走向一个开放的网络,它有若干个基本核心的创新,它的创始人之一Robert Kahn决定开发一个适合于开放架构的计算机通信协议,于是,他邀请了Vint Cerf合作设计这一协议。他们的合作产生了TCP/IP协议,TCP/IP协议是互联网的标志,从此奠定了互联网的基础。这些科学家发明互联网时都才 20多岁。2004年他们获得了图灵奖,这是计算机界的诺贝尔奖。
什么使互联网迅速延伸全球?这个事情说起来很复杂。我认为简单地说:第一、它的架构是开放的,它不需要任何人批准就能加入。只要技术协议符合即可。它是网中之网,网间之网。第二,所有的网络用户都是网络的创造者,所以全世界千万人的创造才能,因为互联网平台而得以释放。你可以随心所欲,想到什么就做什么。另外一个就是互联网的核心技术发明专利权被发明者放弃了,全都成为网上的开放资源。这一点曾经在中国还有些误解,觉得互联网是美国人创造的,我们会不会向美国人交专利费?其实这是完全错误的,所有的核心技术都是开放的,这使得互联网能够迅速延伸全球的重要原因。
比如我们大家都熟知的万维网www:开始是欧洲粒子物理实验室CERN的Tim Berners-Lee,为自己工作的需要,研究的一个软件,结果发展成为全球信息网。像Yahoo,创始人David Filo和 Jerry Yang两个年轻人为了在网上收集篮球明星的资料,开发了分类和编辑网上资料的技术,随之创建可定制数据库,雅虎由此诞生。
再比如Google。 Sergey Brin与Larry Page在斯坦福大学攻读计算机博士学位期间创造了一种创新的网页搜索算法PageRank,1998年他们建立Google搜索引擎公司。
P2P,网络数据分布传输。在一家网络公司工作的Bram Cohen带领团队开发了网络数据分布传输技术,把每一个共享数据的用户都看作平等的“种子”,使数据的上传和下载脱离了特定服务器,缓解带宽的短缺,大大提高了数据传输速度。
2002年,他们在一个黑客论坛上公布了源代码,目的是更多人使用可以完善技术。两年内用户超过两千万,使P2P成为共享音乐,视频的首选主要方式。
视频分享网站YouTube。发明者的动机缘于想用简单的方法把搞笑的晚餐会录相与朋友分享。现在每天上传到YouTube的新视频内容达 6.5万条,每日视频浏览量突破1亿次,相当于美国网民每人每天看一段短片,等等。这些都是在互联网的应用过程中,一不小心就来了一个影响全球的大的创造。
Web 2.0是一个划时代的技术,它的创始人Tim O’Reilly,他利用web2.0在公共空间进行展示,聚合那些由不同个体创造的分散式微内容,在这种情况下那些本来容易被忽视的内容转而拥有了全新的价值。这是一个全新的内容创作模式和消费理念,也是网络传播的一个里程碑。所以互联网在不断创新中自我塑身,形成了能力空前的传播平台。
电话是一对一的,广播,电视是一对多的。Web 1.0是多对多,网页只是一个浏览界面。到了Web 2.0的时候,才有了现在的传播媒体,也就是多对多,用户参与创作,网站,读者和作者形成联合发布体系。网页是创作和全球发布的平台,不再只是浏览和冲浪,从此模糊了受众与制作者的界限,这就是网络新媒体的里程碑。
全球互联网用户发展到17.34亿,2000年到2009年6月底全球用户数增长率为365%。
移动电话用户,全球超过20亿,中国7亿;“迎接下一个10亿”,是互联网面临的挑战。
全球互联网用户语言排名前10位,英文第一,约47800万,中文第二,约38400万。
互联网在我国发展的特点。一个是发展迅速,据CNNIC测算,截止2009年9月30日,我国网民已达3.6亿人,互联网普及率27.1%,已超过了世界平均普及率,这个普及率才是值得重视的。我们的宽带网民很多,社交网络发展迅速,微博客开始兴起。农村互联网发展速度持续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互联网正在向边远地区延伸,2008年底全国98%的乡镇通宽带,27个省份已经实现“乡乡能上网”。2008年中,共为12364个行政村开通了互联网,全国能上网的行政村比例达89%;已经有19个省份基本实现行政村全部能上网。
手机上网迅速崛起。2008年底,手机上网用户达1.2亿。其中约4千万在农村,占农村网民总体的比例高于城镇。
网民年龄结构有所变化。半年来30-39岁网民占比从17.6%上升到20.7%,40岁以上的网民占比有上升趋势。总体上虽不断呈现成熟化的趋势,但青少年网民仍占比51.8%,半年增幅5%,1.75亿人。
网民的收入重心仍在低收入人群。网民学历结构仍在继续向低学历人群倾斜,小学及以下程度和高中程度占比有所上升。
Copyright © 2019 青海技术市场 青ICP备1800111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