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云南网
发布日期:2013-05-20
浏览量:4

科技成果展上观看工业机器人 龙宇丹 摄

体验穿戴式计算机 龙宇丹 摄
本报讯 地沟油变生物柴油、木屑秸秆橡胶籽壳变木塑、隔震橡胶垫……昨日,2013年科技活动周在昆明启幕,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重大科技成果展也同时开展。
科技成果展 持续到年底
今年科技活动周的主题是“科技创新·美好生活”。位于翠湖旁的云南省科技馆场地里,有几家医院的义诊、科普活动资料的发放、警用高科技装备的展示。
与往年科技活动周相比,今年多了一项重要的活动,即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重大科技成果展。该计划于2008年8月启动,是转变云南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云南科技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实施5年来,取得了“五个突破、六个倍增、七个填补国内空白”。
其中,五个突破是:争取国家科技经费由年3.25亿元增至10亿元;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由22家增加至540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技工贸总收入由463.6亿元增加至2160亿元;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新产品297项;5年共获国家科技奖45项,其中一等奖4项,居全国第20位。
此次展览,展出了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技术实施5年来所取得的重大科技进展,展出将持续到12月底,免费开放,有兴趣的市民可以到省科技馆参观。
房屋弹簧脚 防震新技术
近期,美国南加州大学地球科学系教授郦永刚关于“云南未来可能发生震度8级的强震”一说,引发云南当地民众极大关注。云南省地震局防灾研究所所长张建国在接受有关媒体采访时回应说,没有时间、地点、强度的预测,没有任何意义。大地震发生有规律可循,科学防御是抵抗震害最有效的方法。
那么,要如何“科学防御”,有没有这方面的科技技术或产品呢?回答是肯定的。在成果展上,有一个黑色的厚圆盘也放在展区,这就是由云南省地震工程研究院和云南震安减震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隔震橡胶垫支座。昆明新机场航站楼、正在建设的省博物馆新馆、海埂会堂、东川区十多个居民住宅小区等建筑,都安装上隔震橡胶垫支座。
据介绍:“就像给楼房装了一个弹簧脚,把地基和建筑物隔开了,地震发生时橡胶垫支座可以发生水平位移,震完后还能恢复原状,废旧后还可以更换。”
据了解,安装了隔震橡胶垫后,可以提高房屋的抗震性能。东川属于9度设防区,以前这里都没有10层以上的建筑,使用了隔震橡胶垫支座后,东川才有了10层以上的房子。
昆明行道树 用上新材料
这段时间,昆明在大搞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很多市民可能都有印象,行道树周围会留有一个四方形的泥土池,保证树木可以呼吸和吸收水分。一段时间来,树池上也安装上了盖板,即使是下雨天踩在上面也不会踩到泥巴。
这些盖板,有的是金属材料,有的却是一种新材料——木塑。木塑是由塑料,加上木粉、秸秆、稻壳、橡胶籽壳等农林废弃物,经挤压、模压、注射而成型,主要用于建材、家具、物流包装等行业。
“机场过来的高速路、人民东路、大树营这几条路上装的,都是我们公司生产的木塑。”西双版纳华坤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王云说,“木塑这种产品,既能让塑料实现再利用,又可以降低对木材的需求,减少对森林的砍伐。”
这家公司生产木塑的主要原料是橡胶籽壳。每年橡胶籽成熟落地后,他们就从农户手上收购橡胶籽,去壳后榨油,作为工业用油。橡胶籽壳粉碎后拿来做成木塑。
在成果展上,昆明红火科技有限公司的“地沟油制生物醇油技术”也吸引了不少眼球。该公司用地沟油生产的生物醇油分四种类型,可以供厨房、柴油发电机、蒸汽锅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