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帮助中心 | 关于我们
欢迎来到青海技术市场,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资讯 >  内蒙古非公经济发展难题如何破解

内蒙古非公经济发展难题如何破解

信息来源:内蒙古科技厅    发布日期:2013-05-24    浏览量:4

  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拉动全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但也面临一系列矛盾和问题,需要采取优先措施加以解决。

  内蒙古非公经济发展现状

  成本上升、利润下滑,企业发展艰难


  受竞争性领域产能过剩、市场需求不足、生产要素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响,2012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幅仅为4%,企业亏损额增长92.2%。目前,近1/3的工业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企业亏损超过1/4,微利或亏损状态的非公有制企业数量增加,尤其是多数小微企业处境十分艰难。在赤峰,一个有140多家企业的工业开发区,盈利企业只有3家,企业面临产业延伸、升级和转型发展的压力。

  资金、技术、人才、用地等生产要素获取难

  我区要素市场发育不成熟,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程度较低,非公有制企业融资成本高、融资难及技术、人才、用地等要素获取难的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根据《2012年内蒙古民营企业100强分析报告》,影响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排位:一是原材料成本上升62%;二是用工成本上升占55%;三是人才缺乏占48%;四是税费负担过重占44%;五是资金成本上升占43%;六是融资难占40%;七是关键技术缺乏占30%。

  交通通讯、金融、社会公用事业等垄断领域准入难

  一方面由于市政事业、教科文卫体、住房保障等社会性公益性行业收益低、风险大,能源、金融、交通通信高利润行业门槛高,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市场主体在这些行业涉足较少,一些领域仍为空白。如目前全区民办教育机构占21%,民营公路投资不足10%,2012年非公有制企业参照BOT模式建设的公路项目完成投资仅占全区公路建设完成总投资的6.24%。另一方面,优势资源产业领域还遇到包括来自国企和外资的并购重组,如蒙牛、小肥羊等。未来垄断性领域的国退民进、社会事业领域的准入等仍存在问题。

  企业成长仍面临违规发展与合法经营的矛盾

  长期以来,一些领域存在“潜规则”、执法上的“自由裁量权”造成了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不公平竞争等现象。再加上信用环境差、经营者素质低、权益保护不够、项目审批手续繁杂等原因,非公有制企业偷逃和欠缴税费、商业贿赂、合同欺诈、实施不正当竞争等违规现象十分严重。一些大型非公有制企业长期拖欠小微企业资金,其中有60%的债务人是有意拖欠。信用风险成为企业面临的仅次于投资风险的第二大经营风险。用工成本方面,据人社部门统计,截至2012年底,我区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公有制企业职工人数为205万人,不足非公有制企业就业人数的一半。

  一些行业发展与配套服务不相适应

  我区民间投资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已达63%,但产业扩张面临着信息、服务、要素资源配置被边缘化。以融资服务平台为例,虽然各盟市和大部分旗县都设有中小企业担保公司(中心),但由于注册资本金大多在2000万-5000万,放大效应不足,贷款规模有限;小贷公司数量多、发展快,但融资难、税负重,贷款规模小、贷款成本高;政府在服务上仍存在“多龙治水”、无人负责的问题,服务非公有制经济的能力、意识较低,公平、高效的非公有制经济服务平台尚未建立。

微信 电话 顶部 工作人员:0971-7612617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平台服务热线:

0971-6121697

工作日(8:30-18:00)

Copyright ©  2019        青海技术市场        青ICP备1800111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