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云南省科技厅 发布日期:2013-05-29 浏览量:5
“科技入滇”对接会自举办以后,相关部门和单位积极推进科技入滇各项协议的落实,围绕“四个落地”即科技平台落地、科技型企业落地、科技人才落地和科技成果落地的目标,截止2013年3月31日,共有300多项科技合作项目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作为搭建云南与国内外科技合作的桥梁,“科技入滇”长效机制起到了深化产学研合作、搭建我省与国内外科技交流合作的高层次创新创业平台、推进创新型云南建设的重要作用。
一、“科技入滇”促进科技平台落地
通过“科技入滇”对接会,我省同国内外各科技型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共促成了142个实验室、工程中心、技术中心和研究中心等科技平台项目建设,其中一些已经开始运行,并承担了国家和省相关科技计划项目。
在云南磷化集团与武汉工程大学共建的低品位胶磷矿高效常温浮选捕收剂研制与产业化平台,开展了云南中低品位胶磷矿捕收剂的合成工艺与性能研究,采用氯化、酯化等功能团修饰开发出系列新型捕收剂——α-氯代油酸多酸单酯、α-氯代油酸、α-羟基油酸、α-氨基油酸等8种化合物进行了浮选药剂设计与合成。通过对8种捕收剂对云南和湖北地区的中低品位胶磷矿的选矿的效果评价,筛选了α-氯代油酸和α-羟基油酸两种捕收剂进行中试放大实验。中试研究证明,开发的捕收剂合成工艺稳定,产品质量可靠,操作方便,适应于工业化生产。
在云南新海丰水产公司与华中农业大学共建的水产养殖科技合作研究平台推动下,目前已经实现年养殖罗非鱼1.2万吨,年加工罗非鱼1万吨,实现产值1.25亿元、销售收入1.2亿元;带动5乡镇26个村委会10800户4.2万人增收致富;在水产品加工技术改造上,鱼片出肉率提高3.6%,年新增利润116万元,鱼片优质率提高 3%,年降低成本47万元;建设标准化示范基地1个;建立鱼片出口生物安全和产品质量安全体系;通过了输美FDA注册和欧盟认证。
由云南师范大学和武汉大学共建的地理空间实验室目前已经投入运行。目前实验室正在承担国家“973前期专项:GIS环境项基于用地变化——洱海流域非点源污染情景模拟研究”和国家863主题项目:时空过程模拟与实时GIS系统。
二、“科技入滇”促进科技型企业落地
由云南煤化集团同中国长江三峡集团、上海高等研究所共同成立的“云南中科长江煤化工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目前已经在昆明登记注册。将开展我省褐煤化工相关技术的研发,促进科研成果在工业化中的应用。
三、“科技入滇”促进科技人才落地
目前已有40个院士专家确定在我省建站院士专家工作站,有利于培育壮大我省现代农业、有色金属、新材料、水利水电、建筑材料等产业;有利于聚集人才、资金等产业发展要素;对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全省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科技入滇”促进科技成果落地
通过“科技入滇”对接会,目前已有208项省外科技成果落地云南,涵盖新能源、有色金属、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生物技术、新材料、磷化工等领域,对突破上述领域技术瓶颈,促进技术革新,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做出了重大贡献。
Copyright © 2019 青海技术市场 青ICP备1800111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