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内蒙古科技厅 发布日期:2013-07-26 浏览量:4
——刘延东副总理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调研发表重要讲话
今年5月,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换届之机,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与各位新老委员见面,调研座谈并发表重要讲话。
刘延东对委员们所谈前沿领域创新、医学基础研究、军民融合科技发展、科研诚信和科技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的见解和基金工作下一步改革发展思路,给予了充分肯定,“大家谈得很好,听后很受鼓舞、很受启发。”
“基金委员会是在邓小平同志直接关心下成立的,成立27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几代基金工作者接力奋斗,科学基金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更加凸显,已经成为我国支持基础研究的主渠道之一。”
刘延东指出“科学基金在科技界享有盛誉,创新发展的亮点很多。有五个方面令人印象深刻。一是对中国特色科学基金制的理论探索不断深化。基金委员会坚持贯彻科学发展观,遵循科学规律,把国家科技发展方针政策创造性的运用于基金制的实践,丰富和发展了关于基金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比如,提出更加侧重基础、更加侧重人才、更加侧重前沿‘三个更加侧重’的导向,突出了自然科学基金在科技工作大格局中的定位和特色。二是资助管理机制日益完善。基金委员会从国家战略需求和一线科学家的科研需求出发,在优化资助格局、完善资助管理模式等方面探索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三是协同创新富有成效。基金委员会探索了与国家创新体系其他相关主体对接、支持产学研结合、促进资源开放共享的有效模式,在发挥有限基金的放大效应方面很有成效。四是开放合作更加深入。基金委员会的国际合作在科技界很有特色,成为中国与各国科学基金组织联系的重要纽带。五是基金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基金委员会坚持科学、民主和依法管理,项目组织实施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得到切实提高。”
“当前我国科技事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中央把科技创新提到了一个新的战略高度。党的十八大明确强调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刘延东强调“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经过新中国成立60周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努力,我国的基础研究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正在向世界先进水平赶超”。刘延东分析了我国基础研究目前面临的问题指出“我们要实现十八大提出的‘两个百年’、‘两个全面’目标,推进‘五位一体’建设和‘四化同步’发展,而这依赖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依赖于基础研究在能源、资源、材料、生物、地球、环境等关键科学领域实现新的突破。基础研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可能不是那么直接和明显,但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今天的问题,往往能追溯到历史的根源;未来的发展,往往始于今天的基础。我们要更加关注基础研究的长远价值,探索完善中国特色科学基金制,通过基础研究的突破引领和带动技术创新,创造新的需求,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和持续发展。”
刘延东对未来科学基金改革发展提出四点意见。
“第一,深化战略研究,谋划科学基金发展新思路”。“一要深入研究基础研究特点和规律,准确把握科学前沿发展动态和趋势,深化指导科学基金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二要系统梳理我国基础研究的学科发展、人才队伍、平台基地建设等现状,摸清底数,掌握情况,形成清晰的学科发展与研究力量分布的‘地貌图’。三要学习借鉴世界科技先进国家支持基础研究和科学基金发展的成功经验,立足我国实际,增强基金资助计划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瞄准我国具有基础和优势、可能取得原创突破的战略方向,着眼长远加强前沿部署,努力发挥科学基金引领我国基础研究发展的重要作用。”
“第二,服务发展大局,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贡献。”“基金委员会要深入分析创新驱动对基础研究的突出需求,瞄准新科技革命可能发生的方向,凝练出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加强重点领域战略部署,力争早日实现突破。要统筹安排科学基金各类项目,推动学科均衡发展和交叉融合,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深厚的知识积淀和科学基础,要进一步完善人才资助体系,加大对创新人才和优秀团队的支持力度,着力造就学术带头人和科技领军人物,加强后备人才培养,激励年轻人脱颖而出,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人才储备和智力支撑。要发挥战略咨询作用的有效方式,凝聚科学家的智慧,加强成果集成,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咨询建议。”
“第三,营造创新环境,调动科学家的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一是营造潜心研究的环境。基础研究往往是厚积薄发,需要长期积累。基金委员会要进一步完善稳定支持机制,对优秀人才和团队给予连续资助,鼓励科学家心无旁骛、潜心治学,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取得一批原创性重大成果。”“二是营造公平公正的环境。”要“进一步完善评审系统和机制,持续加强公正性建设,打造公信力强的评审制度平台,维护好科学基金的良好声誉,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热情和活力。三是营造宽容失败的环境。基础研究具有探索性和不确定性,鼓励探索,就要宽容失败。”“我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修订时增加了宽容失败的条款,但还没有真正落到实位。科学基金要探索完善适应基础研究特点和规律的管理制度,改进项目和人才评价体系,给科学家创造充分施展才华的空间。四是营造风清气正的环境。”“基金委员会要大力推进科研诚信和学风建设,加强科学伦理教育,强化科研人员的诚信意识和社会责任,完善监督机制,加大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惩处力度,切实净化学术风气。”
“第四,深化改革创新,把科学基金管理提升到新水平。”刘延东强调科学基金制未来发展仍然要坚持锐意改革不停滞,“要坚决破除阻碍自主创新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完善学科培育、人才培养、协同创新、同行评审、项目管理和监督制约等机制、形成系统完善、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在改革创新中进一步释放中国特色科学基金制的生机活力。要探索对外合作的新机制新模式,提升利用全球科技资源的能力,培育以我为主的重大国际合作研究领域,增强中国科学的国际影响力。”基金委员会要“特别针对基础研究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开展深入调研,提出有益建议,对一些好的思路和举措,可以先行先试,为探索国家基础研究事业的改革发展积累经验。”
最后,刘延东对新一届基金委员会领导班子满怀厚望,提出几点希望,一要加强学习,增强大局观念;二要转变作风,提升管理能力;三要团结协作,加强队伍建设;四要完善全委会、监委会制度,发挥好委员的作用。
Copyright © 2019 青海技术市场 青ICP备1800111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