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侨乡科技报 发布日期:2013-07-26 浏览量:4
从当年黄土垒成的山地,到如今充满活力的“创新园”,10多年的风雨兼程,10多年的砥砺发展,充分展现了石狮人爱拼敢赢的特质。他们在23.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默默耕耘,先行先试,高起点、大手笔地建设创新载体和创新平台,为石狮这座崛起中的“东方米兰”续写过去的辉煌,点亮未来的希望。
1 产业提升创新资源荟萃
2010年11月对于石狮高新区来说,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在这个时刻,国务院正式批复石狮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泉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区八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晋升“国家级”,这对成立于1997年的石狮高新区来说,是机遇,更是挑战。秉承着泉州市“建设区域经济发展方式率先转型的示范区、民营资本与高科技相结合的导引区、体制机制创新探索的实验区、海峡两岸科技交流合作的先行区”的战略目标,石狮市委书记张永宁对石狮高新区的发展寄予厚望。他指出,石狮要加快泉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石狮园)整合扩区,推动台商投资园区、永宁体育用品基地等特色产业基地提档升级,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为石狮高新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石狮高新区也适时提出,要紧紧围绕石狮市委提出的“质量石狮、二次创业”发展战略,主动对接泉州环湾建设,主动融入全市发展大局,主动寻求提升和突破,努力打造产业集聚、功能完善、社会和谐、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园区,为全面实施质量提升战略,建设更加时尚、更加精美、更加幸福的现代化石狮作出新的贡献。
如今,石狮高新区正由过去单一的“经济体”向产城融合的“临港科技城”发展转型,在立足现有产业的基础上,以“提升、拓展、培育”方式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新兴产业集群。
一方面,在现有纺织服装产业基础上,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转型,发展纺织新材料和高端纺织装备产业,提升产业链;另一方面,立足海洋资源和园区内海洋产业龙头企业,拓宽现有海洋产业范围,大力发展海洋生物化工与海洋装备配套产业;同时,为实现高技术制造业与高技术服务业的互相促进、协同发展,加紧培育现代物流、高端创业与研发服务业,为石狮产业发展提供持续性动力。
截至2012年,石狮高新区经济运行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工业生产总体稳中有升,实现工业产值118.9亿元,同比增长17.0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65亿元,同比增长54.65%。
2 政策扶持注入创新动力
如果说找准产业聚集的思路是搭建“临港科技城”的基础,那么如何找到撬动产业发展的杠杆,则是园区蓬勃发展的关键。石狮高新区用一系列的创新发展之举,努力诠释这个命题:不遗余力引进科技资源,实现与民营企业互动发展,为发展注入持久的创新动力。
在石狮永信电脑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高速圆头电脑绣花机”获得2011年度泉州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石狮市广汇龙环保设备有限公司公司研究发明的节能环保型烘干箱已获得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并得到了浙江伟星股份、浔兴股份、上海大众等国内著名电镀企业的认可,投产一年来已为福建、浙江两省的电镀企业提供了1100多台节能环保型烘干箱;日冠(福建)针纺织机械有限公司投入巨资加大研发力度,自主研发“以印刷技术代替传统印染”技术,彻底颠覆高耗能、高污染的传统漂染技术,实现真正的低碳、环保印染,已达到国际领先技术水平;华韩(泉州)新型面料开发有限公司产品注重知识产权保护,每年会注册100个以上外观专利、1-2个发明专利、5-10个实用新型专利等,产品广泛应用于商务男装、时尚休闲装、运动户外装、女装、童装等领域……
这一颗颗创新的种子,如雨后春笋般在石狮高新区茁壮成长,大大推动产业的升级和综合竞争力提升。而这些成绩的背后,则是一条条科技扶持政策掷地有声:由奖励“创牌”向扶持“创新”倾斜,出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加快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决定,率先在全省成立科技奖励基金、设立1000万元的年度产业发展基金……
如今,科技创新在石狮高新区已形成高度共识、蔚然成风。园区已拥有高新技术企业8家,上市公司2家,上市后备企业5家、省级星火行业技术创新中心4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创新型试点企业3家、知识产权试点单位1家,泉州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行业技术开发中心8个、知识产权试点单位3家。
园区与东华大学、天津工业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建立战略联盟,与台湾科技大学、台南科技大学等多家台湾高校合作,引进台湾纺织机械、功能性面料研发、生物科技新技术,形成完备的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园区拥有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全省县级市示范科技孵化基地、国家运动休闲面料织造开发基地、中国流行色建筑涂料色彩应用示范基地、中国纺织工业协会辅料(福建)创新中心。初步形成纺服科技园、电子信息园、新材料产业园等“六园”齐发展的新格局。
3 深入实施深化知识产权保护
在紧抓科技创新不放手的同时,石狮高新区挥动知识产权保护的“旗帜”,发挥其在产业转型升级中的作用,打出了漂亮的“组合拳”,并于今年5月顺利跻身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
对此,石狮高新区早已运筹帷幄:通过开展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创建工作,全力打造“知识产权引领纺织服装产业向高端化迈进,推动产业创新升级”的发展新模式,以“建设石狮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知识产权综合服务中心”为抓手,建立引领园区企业未来发展的知识产权管理和服务体系,构建有利于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的工作机制,营造知识产权创新保护环境,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在促进纺织服装产业链“二次创业”和产业转型升级中的支撑引领作用。
方向已明,亟须笃行。据了解,在试点期间,石狮高新区将重点开展发明专利“清零”行动,针对规模以上企业,重点帮助建立知识产权机制,培育重点产业的自主知识产权产出;建立园区知识产权特派员制度,由园区聘请知识产权从业人员挂钩企业,对企业知识产权工作进行指导;制定和完善专利技术产业化的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的研发投入;扶持一批依靠专利技术实现发展的企业。
同时,建立产业知识产权战略联盟,深化产学研合作,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竞争力。引导园区企业建立产业知识产权联盟,整合产业的知识产权,形成“专利池”;引导建立产学研知识产权合作机制,利用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科研优势,弥补企业创新能力的不足,实现高校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开展知识产权战略研究,重点开展漂染产业、纺织服装产业、机械制造产业、电子信息、化工新材料等产业的知识产权战略研究。
接下来,石狮高新区还将依托“中国(泉州)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和“石狮分中心”,设立“中国(泉州)知识产权维权援助石狮高新区工作站”;协调石狮市科技、工商、版权和知识产权等部门构建知识产权协调管理联动机制,共同建立“知识产权综合执法大队”;建立执法部门之间的执法信息通报机制。积极开展知识产权预警,引导企业合理利用专利信息资源,形成园区特色;建立知识产权综合服务中心,积极拓宽知识产权交易和融资渠道。
4 完善布局打造科技新城
站在全新的起点上,石狮高新区高标准规划建设,进入新一轮的创新发展。园区聘请了中国高新区研究中心等规划设计单位,编制高新区产业发展规划、现代海洋产业园发展规划及交通专项规划,提升控制性详细规划,用规划指导高新区土地整合利用,统筹谋划发展机会和项目,科技服务体系逐步完善。
一个只适合搞科学研究的环境激发不了科研人员的最大创造力,一个能平衡科研人员的生活、工作的复合环境,一个集研发、生活、居住、商业、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宜居之地,才能让科研人员愿意来、留得住。基于这样的理念,高标准规划布局的石狮高新区,不仅仅是一个高新技术产业、高科技人才汇聚的科技高地,更是一个“宜研、宜业、宜商、宜居”的自主创新示范新城。
2013年石狮高新区2013年共实施项目55个,总投资92.9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0.78亿元,其中新增项目46个,总投资81.3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6.63亿元,续建项目9个,总投资11.6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15亿元。包括石狮市物流产业发展基地、石狮市新兴产业发展基地、无线WiFi网络智能电能表项目、奥巴斯LED光电节能制品项目、豪安特纺织机械、PBT聚酯生产项目等均将落地。
科学的规划、清晰的思路、领先的优势、密集的建设,这一切无不向人们昭示,未来的石狮高新区将是一个“创新、创业、创富”的科技新城。不久的将来,一座创新资源密集、产业特色鲜明、创新环境优越、城市功能完善的“临港科技城”,将屹立在世人面前。
Copyright © 2019 青海技术市场 青ICP备1800111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