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日期:2013-07-29 浏览量:4
美成功为小鼠大脑植入虚假记忆
真正的恐怖大概就是有一天你发现,脑海中那些幸福或难过的事,其实都是别人编造植入的。美国一研究团队7月25日宣布,他们已成功给小鼠的大脑植入虚假记忆,从实验上证实了人为改造记忆的可能性。
此次科学家运用已有方法,人为激活小鼠大脑中一个特定记忆,并同时给予新刺激,使两者联系在一起转化成一个新记忆,但这个记忆的内容在现实中从未真正发生,是一个虚假的记忆。这是第一次形成一个独立的虚假记忆。以前有过类似的研究,但无法探测得到也无法区分。
一周之“首”
首次观察到中微子变身全貌
日本高能加速器研究机构等参加的一个国际团队宣布,他们首次观察到中微子在飞行过程中变身的一种新模式——μ中微子向电子中微子转变的情形,这让科学家弄清了中微子相互转换的全貌,进一步推进了物理学界对这一领域的认识。
首次培育出眼部感光细胞
英国伦敦大学眼科研究所领导的小组使用实验鼠的胚胎干细胞,在人造视网膜帮助下,不仅在实验室培育出了眼部的感光细胞,而且将其移植进失明老鼠的眼部后让老鼠“重见光明”。这意味着人们能在正确的发育阶段将细胞挑选出来并进行纯化,确保移植成功,标志着人们向使用干细胞治疗失明又近了一步。
首次构建出脑神经形态芯片
瑞士和美国的神经信息学研究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新奇的微芯片,能够实时模拟大脑处理信息的过程,首次演示了这种实时的硬件神经处理系统。此前的类似研究局限于在传统计算机上研制神经网络模型,或在超级计算机上模拟复杂的神经网络,而此次研发出在大小、处理速度和能耗方面都可与真实大脑相媲美的电路,其有助于科学家制造出能同周围环境实时交互的认知系统。
本周争鸣
极小胚胎样干细胞再遭质疑
这本是一类体积非常小、数量非常稀少的多潜能干细胞,在科学界深受重视。但美国斯坦福大学最近提出质疑,因为他们在尽最大努力重复实验后,仍没在小鼠实验中找到极小胚胎样干细胞。而自2006年世界上首次报告极小胚胎样干细胞的存在后,一些研究表示这类细胞存在于人类骨髓与血液中,并能分化成肺细胞等特定细胞;而另一些实验则报告无法重复这些发现。
一周技术刷新
触摸即可发光的电子皮肤问世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工程师用一种柔韧灵活的塑料,首次创造出一种薄薄的电子皮肤,或称e-皮肤,当触摸它时能立即发光,而且压强越大,它发出的光越明亮。这一成果可作为一种新型的人—机交互界面,有望让机器人拥有更加真实的触感。
瑞士开发出自组装分布式飞行阵列
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研究人员最近开发出一种独特的直升器,其由多个自控螺旋推进器构成,这些推进器能在地面行驶,自动连在一起后可在空中协同飞行,飞上几分钟后又落回地面,不断重复这样的循环。虽然设计本身可能无法商业化,但将有助于将来开发出多用途机器人,执行某些特殊任务。
人造肌肉可随湿度改变收缩扩张
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研究人员用了带负电的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微凝胶和丙烯酸,加上含有聚阳离子的溶液,开发出一种强力“人造手臂”,能在其周围空气湿度变化的驱动下做“举重运动”,并在测试中提起了相当于本身重量14倍的重物。
前沿探索
抗癌新法:用自身T细胞杀死癌细胞
尽管各种抗癌新法层出不穷,但大多都在癌症强大的防御面前溃不成军。日前英国科学家的另辟蹊径或有望让这种情形获得改善。他们提出了一种抗癌新方法:使用人体血液内的T细胞来杀死恶性肿瘤。不过,这一技术目前还处于临床试验的第一阶段,可能需要5年到10年时间,才能揭晓其效果。
两根填充500个光子的光纤发生纠缠
物理学家已经能够使光子对发生纠缠,但瑞士日内瓦大学一直试图在更大规模甚至宏观层面上观察到量子物理的性质。最近该团队成功让两根填充了500个光子的光纤发生纠缠,这不同于以往只有1个光子的光纤纠缠实验,向实现宏观层面的量子纠缠迈出了重要一步,将来能为研制适用于量子通信的全光纤纠缠光源和单光子源带来益处,对于量子密钥的分发系统也会起到重要作用。
奇观轶闻
比羽毛轻的柔性电路
日本东京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比羽毛还要轻的柔性电路,只有食品保鲜膜1/5的厚度、每平方米重量只有3克,且即使被揉团或拉伸仍然可以工作。目前其可监控各种身体数据,如体温、血压以及肌肉或心脏电子脉冲等,未来该材料如能在电源、与人体皮肤适应度方面得到认可,将被用于体内监控。
(本栏目主持人 张梦然)
《科技日报》(2013-7-29 二版)
Copyright © 2019 青海技术市场 青ICP备1800111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