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日期:2013-08-14 浏览量:4
最近,有媒体通过微博发起“你有发现手机流量偷跑吗?”的投票,结果有超过30%的投票者反馈“曾经出现过手机偷跑流量的现象”。
——现象——
流量变身成“流跑跑”
2013年上半年,手机上网成为新增网民的第一来源,手机网民占新增网民的70%。受其影响,作为互联网第一大应用——即时通信(微信类产品)在手机端也有不俗的表现,其网民规模达3.97亿,使用率为85.7%。这些都为手机流量的急剧攀升,做出了“巨大贡献”。
用手机打开软件或进行互联网操作时,会和服务器之间交换数据,所谓手机流量就是指这数据的大小。而对于“手机偷跑流量”并没有精准的定义,按照通常情况看,大都指在消费者不知道的情况下,手机因移动上网而产生不明流量。
据专业人员透露,出现手机流量偷跑现象的,主要发生在智能手机中间。与普通的手机相比,智能手机具有独立的操作系统,可以由用户自行安装软件、游戏等第三方服务商提供的程序,通过此类程序不断对手机的功能进行扩充,并可以通过移动通讯网络实现无线网络接入,这些在给用户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流量偷跑的问题。
家住北京的李先生近日反映,今年6月初,他办理了一张手机卡,经销商承诺每月送100M流量。可令李先生费解的是,他平时很少用手机上网,可每月的100M流量却总显得不够用。为了寻找原因,7月开始,李先生彻底不用手机上网。可月底查询结果显示,李先生的包月流量还是被扣除了200KB,到底是自己的电话卡出了问题,还是另有原因?李先生深感疑惑。
——原因——
流量“偷跑”四宗罪
相信李先生的疑惑很多人都有,那么到底是什么让我们的流量成了“流跑跑”呢?湖南大学通讯工程专业的老师李耀为流量的偷跑提供了一些“线索”。
NO1. 恶意代码
用户通常都喜欢用第三方软件下载安装游戏或程序,由于来源不明,很容易碰到恶意软件,这些软件中含有恶意代码,嵌入了木马程序。一旦用户不慎将其下载到手机中,木马程序便会开启Root权限进行后台连网,下载用于恶意推广的软件并同步消耗用户的流量,导致流量偷跑。如果是一些山寨或水货手机,可能销售的时候就已经装入这些软件,而且软件被嵌入系统底层,很难用常规方式卸载清除。
NO2.云端备份
许多手机系统程序需要网络支持才能实现应用功能,在后台进行数据下载和上传,这无形中就导致了流量的意外流失,特别是现在很多手机都有云端同步功能,可以帮助使用者将联系人或短信甚至是照片等信息自动备份到云端,但是这样会耗费许多流量,特别是开启图片同步上传功能时,流量的消耗会更厉害。
NO3.游戏软件
很多运行在用户手机中的游戏软件,功能并不像看上去那么简单,除了明面上为用户提供的游戏服务之外,往往还会在暗地里搜集用户的机型、地理位置等个人信息,此时,流量就这么悄悄地逃走了,虽然这几乎是无法避免的事情,但对用户来说却消耗掉了本来就稀缺的流量。
NO4. 无意行为
李耀告诉笔者,其实更多的流量偷跑缘于个人的一些 “无意行为”。其中最主要的包括应用自动检测下载更新、应用软件消息推送和软件后台运行。目前,安卓、苹果、微软操作平台等主流智能操作系统以及绝大多数应用软件都支持在线更新功能,手机会定期检查是否需要更新。如果不是在WiFi环境下更新,消耗的流量将难以估量。另外,消息推送也是“流量杀手”。包括天气应用、微信、电子邮件等应用都会不停向用户推送消息信息,而这些推送本身都需要流量来支撑。
此外,据李耀介绍,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被我们忽略的小细节,往往成为促使流量偷跑的主要力量。
手机被当作“无线路由器”
对于无线路由器,大家都不陌生,它主要应用于用户上网和无线覆盖,使大家能够摆脱网线的束缚,自由自在享受上网的乐趣。
李耀指出,如今常见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有两个,一个是iPhone所用的iOS,一个是安卓。在iPhone手机的设置里有一个“个人热点”功能,在安卓操作系统的设置里也有一个“便携式WLAN热点”的选项,如果开启这个功能,就会相当于打开了一个无线路由器,“周边的用户就可以用你的网络信号上网,手机流量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溜走。”
不上网不等于不走流量
李耀说,有些智能手机内,被设定了一些程序,这些程序属于自动刷新程序,能自动联网。还有一些用户自己在手机上安装了一些程序。当手机联网时,这些程序也可能自动联网,进行定期升级或更新,因此产生流量费用。
专家解释,炒股、天气预报、地图定位、微信、自动推送信息等软件都存在自动连接网络的可能,在用户没有修改设置的情况下,不经意间手机就会自动连接到网络进行更新等操作。以iPhone手机为例,其自带的推送、自动更新、App Store、邮件更新等方便的功能,默认是开启状态,这些功能是系统默认在后台运行,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大量的上网流量。
用WiFi上网也会跑流量
不要以为手机连上WiFi后,就可以放心地启用大流量的应用程序或功能,一旦WiFi信号变弱或没有,就会自动切换到手机网络上,因此很容易产生大流量。据了解,手机系统走WiFi路线时,的确不会产生运营商的2G/3G流量。但是,WiFi只是在某些区域范围内有效,离开这些区域就会自动掉线;而且由于局域网络构建覆盖并不全面,有些WiFi网络并不快,经常容易掉线。这一掉线,手机就会转向2G/3G网络,可能导致手机突然产生超大流量。比如说用WiFi上网看电影,这时候是不会消耗2G/3G网络流量,但用户一旦离开WiFi热点范围内,智能手机就会自动登录2G/3G网络,继续加载电影,这样就会消耗大量的流量。
——对策——
节省流量专家支招
流量,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因为,每个月总有那么几天,它会紧紧的牵着你的心,你为它焦虑、烦躁、思前想后、犹豫踌躇。如何留住我们本就捉襟见肘的流量呢?李耀老师传授了笔者一些可以节省流量的妙招。
关闭软件的自动更新功能,不打开不明推送链接,例如有些手机系统自带的邮件、天气等程序,改为手动更新;或将上网设置为最少流量模式。
平时用手机上网浏览网页时,可以把图片屏蔽以节约流量,通过对软件设置,在不影响上网的前提下减少消耗的流量;尽量多利用“前进”“后退”操作,避免用新的操作打开旧链接,否则每次刷新也要消耗流量,特别是那些页面元素较多的网页。
对于各种各样的手机软件,要选择“出身好”的软件,一般来说,可以从APP Store、安卓市场、官方网站等正规渠道下载手机软件,下载相关软件也可以通过电脑下载再传到手机里安装,不要下载陌生软件,以避免下载到恶意软件。
用完程序就将其关闭,不要让手机的软件在后台运行。那些上网访问的程序,有时候我们觉得是关闭了,但可能会因为操作不当,导致程序在后台依然运行着,就像出门不关空调,冷气照供,电表照走一样,流量照常发生。
在使用QQ、飞信、MSN时,最好不要加太多好友,也不要加太多的群。手机登录此类软件,都是要从服务器重新下载好友资料的,好友多,消耗的流量就大;在聊天的时候,关闭图片的接收,也能节省一部分流量;收发邮件,尽量使用手机自带的邮箱功能或其他邮箱软件,从而减少打开新网页产生的流量消耗。
使用手机进行下载时,一旦网络不稳定便会断开重新下载。因此最好选择网络较稳定的地方下载软件或音乐等;玩微博时,尽量利用客服端,避免使用网页版软件,可以减少流量的消耗。
设置上网方式,不要选择自动连接;当没有WiFi时再打开手机的2G/3G,避免在由WiFi切换2G/3G的过程中产生的流量流失。
使用智能手机的用户最好下载相关的流量监控软件,监控流量使用情况,尤其是在流量即将超出免费额度前进行主动警示。同时,了解自己的流量使用需求,根据自身的使用习惯,选择合适的包月套餐。
《科技日报》(2013-08-14 六版)
Copyright © 2019 青海技术市场 青ICP备1800111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