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新疆科技厅 发布日期:2013-08-19 浏览量:4
一是通过科技培训带动干部、群众素质提高。依托实训基地、星火学校、星火课堂,围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促进农民增收,利用 “科技之冬”、“科技活动周”等活动,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组成讲师团,深入到乡村广泛开展培训。不断拓展培训的深度,丰富培训方式,有针对性地组织一批利用科技致富的专业大户,面对面地向广大农民群众讲述自己学科技、用科技致富的经验和体会。两年共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926期,培训农村技术人员3450人次、农民群众46515人次,印发各类技术资料等6.5万多份,农民的科技素质、意识、技能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农民收入逐年增加。
二是加大农村先进成熟配套技术的推广,增加农业科技含量。大力推广“种子工程”,2012年,全县棉花良种覆盖率达到93.92%、小麦100%、玉米98%以上,家畜禽良种率达80.26%、商品率80.85%。棉花、玉米精量播种、地膜覆盖、药剂拌种、化学除草等先进农业技术覆盖率达85%以上,部分技术措施覆盖率达到100%。完成了“麦盖提多浪羊”原产地地理标志集体商标认证,对“多浪羊”特定质量、信誉、特征进行认证,推动了多浪羊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三是通过农技推广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专门出台了《关于实行特色林果红枣、核桃精品示范园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明确了精品示范园的建设要求、技术标准、有害生物防治措施、奖惩制度。全县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292人,建立红枣、核桃精品示范园3.66万亩,成立林果业技术服务队135个,培养服务队员1560人。通过科技示范、统一重大技术措施,2012年底,全县红枣面积发展到56万亩、核桃10万亩,完成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为“十二五”期间农民持续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是重视科技示范基地和各类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带动作用的发挥。建立红枣栽培管理、大棚蔬菜种植、特色养殖等科技示范基地35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猛,成立养殖、种植、销售等各类协会15个,刀郎农产品、新玉养鸡、仁和果业、沙漠春天等农民专业合作社60个,各类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业生产、技术交流、产品销售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Copyright © 2019 青海技术市场 青ICP备1800111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