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湖南省科技厅 发布日期:2013-08-21 浏览量:4
创新驱动科学发展
——访省科技厅厅长彭国甫
本报记者 胡宇芬
编者按
近年来,湖南在探索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过程中,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创新成果,积累了经验与信心,从而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自主创新长株潭现象”。充分展示和挖掘这一现象,分析其形成原因,揭示其示范作用,描绘其壮阔前景,对湖南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本报自今天起,推出《“自主创新长株潭现象”深度解析》系列报道,共计10个整版。继《智慧引领未来——“自主创新长株潭现象”全扫描》之后,将连续推出《“自主创新长株潭现象”成因探秘》(8个整版)、《“自主创新长株潭现象”启示录》。
本报记者 胡宇芬
自主创新长株潭现象”引起了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的高度关注和充分肯定。这个现象有什么主要表现?在这个现象的形成中,政府起到了什么作用?下一步,我省将采取哪些措施来进一步推动创新能力的提升?8月14日,省科技厅厅长彭国甫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彭国甫说,长株潭地区是我省经济发展与城市化的核心地区。近几年来,长株潭地区正在走上一条依靠创新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道路,效果非常明显。“自主创新长株潭现象”可以简要概括为“两高一快一强”,即科技资源聚集程度高、科技创新成果水平高、创新型企业和产业集群成长快、创新驱动辐射带动作用强。
彭国甫认为,“自主创新长株潭现象”的出现绝非偶然,它是党委、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金融资本、科技服务机构等多方共同努力推动的结果,其中,党委和政府主要起到了引导统筹作用,将各方面力量汇聚形成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驱动力。彭国甫将党委和政府的作用概括为“四力”——“以优化机制激发创新活力,以统筹布局提升创新效力,以协同创新凝聚创新合力,以重大项目增强创新动力。”
他指出,科技体制机制是推进自主创新的根本保障。近几年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了《创新型湖南建设纲要》,出台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实施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等系列政策措施,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积极加强国家、省级高新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建设,充分调动了企业和科研人员的创新创业积极性。近几年,我省还重点加强了科技创新平台、人才、项目在“两符三有”传统产业和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整体布局,同时根据产业技术路线图确定的重点领域、重点战略性产品和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统筹实施科技创新项目,为产业发展提供持续科技支撑。
“协同创新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组织模式。”彭国甫说,我省还集中力量组织实施了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利用财政资金引导和带动各方面人才、资金投入科技创新,带动创新资源的集成和创新水平的提升。“这些重大项目绝大部分都在长株潭”。
彭国甫表示,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下一步将深入实施《创新型湖南建设纲要》,总结推广“自主创新长株潭现象”的成功经验,力争到2015年综合创新能力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到2020年全面建成创新型湖南。
“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实力,努力夯实创新驱动发展的基础。”彭国甫介绍,将加快省产业技术协同创新研究院、国家超算长沙中心等平台建设与发展,深入实施好省科技重大专项、重大成果转化与产业化专项等,实施好科技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建设好湖湘青年创新创业平台。
Copyright © 2019 青海技术市场 青ICP备1800111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