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帮助中心 | 关于我们
欢迎来到青海技术市场,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资讯 >  内蒙古加快能源基地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

内蒙古加快能源基地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

信息来源:内蒙古科技厅    发布日期:2013-08-22    浏览量:4

  随着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中速增长的过渡、转换和对能源需求的逐步降温,内蒙古能源工业的“井喷式”增长时代宣告结束。继续发挥好自治区能源资源比较优势,就必须创造性地寻找到新的增长动力。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提出,“把内蒙古建成保障首都、服务华北、面向全国的清洁能源输出基地”。这一定位可谓一语中的、切中要害。建设清洁能源输出基地,就是自治区在新形势下、在新起点上发展能源产业的新路径。

  乌海市是一座因煤而兴的工矿城市,1958年开发建设以来,走过了单纯原煤开采、初步加工、精深加工、煤电用一体化的发展道路,产业结构也由一煤独大转变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按照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乌海市依托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诸多比较优势,主动在自治区“五个基地”建设的产业新格局中,找准发展定位,明确发展路径,继续按照“煤电用一体化”发展路径,加大清洁能源发展力度,加快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和新型工业化进程。

  一、围绕清洁生产,加快煤炭资源就地转化

  乌海素有“乌金之海”的美誉,煤炭已探明储量33.4亿吨,以优质焦煤为主,占自治区已探明焦煤储量的60%左右。

  曾几何时,原煤开采及其相关产业,一度给人们留下“傻大黑粗”的形象,一方面体现了煤炭产业生产水平的粗放和落后,另一方面也说明煤炭产业的污染大,人们敬而远之。

  近年来,乌海市能源产业发展以清洁化为核心,积极促进煤炭资源集约化、规模化、清洁化开发利用,能源产业整体水平在逐步提升。

  一是加快煤炭的清洁生产及洁净利用步伐。在坚持整装煤田规模开发的基础上,加快新型煤化工产业化进程。2012年,全市原煤产量达到3460万吨,洗煤达到5200万吨,焦炭产能达到1800万吨,煤焦油深加工能力60万吨。特别是,2010年我市引进的总投资47亿元的华油焦炉煤气制天然气项目,该项目一期已于2012年10月正式投产,二期今年9月建成,年处理焦炉煤气30亿标准立方米,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07万吨,减少硫排放1640吨,彻底解决了全市焦化企业焦炉煤气排放和“点天灯”问题,实现焦化工业的清洁生产。

  二是加强煤焦化科技研发。推行产学研联系,已与中科院北京分院、天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已成立内蒙古煤焦化工新材料研究院,建立自治区级煤焦化研发中心2家。三是实行煤炭资源开发总量控制。实行煤炭资源保护性开发,每年原煤产量控制在3500万吨左右,重点在煤炭深加工、研发、销售等环节下功夫,使乌海市不仅仅成为焦煤生产基地,更要成为煤炭加工、交易、研发和深加工中心。四是加强煤炭资源固废利用,实现“变废为宝”。始终将循环发展贯穿于工业经济、城市建设管理等各个环节。在经济发展中,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加大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让资源在工业循环中实现减重增值。将长期困扰乌海环境的煤矸石、粉煤灰、电石渣“变废为宝”、“吃干榨尽”,煤矸石用来发电、粉煤灰用来制砖、电石渣用来制水泥。

  二、围绕多元发展,加快新兴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

  清洁能源被公认为全球能源发展的未来方向。乌海市的能源产业以围绕建成清洁能源输出基地为目标,在统筹有序前提下鼓励多层次多元化的发展。坚持多元化投资推进煤炭和电力产业发展,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有序加快发展多层次多渠道的电力市场。同时,按照清洁能源的未来发展趋势,加快水力发电、抽水蓄能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余热发电等多种方式、多元化的发展路径。

  乌海市水、光、热资源丰富。黄河穿市而过,流经乌海105公里。国家西部大开发重点项目———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今年9月开始蓄水,工程建成后将在城区形成118平方公里的水面。工程装机4台,装机容量为90MW,年平均发电量3.82亿度。依托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的抽水蓄能电站,已经国家能源局批复,前期工作进展顺利。乌海市位于东经106.36°至107.05°、北纬39.15°至39.52°之间,日照时间长,有效积温高,属北温带干燥型大陆气候,太阳能资源丰富,正在加快推进光伏电池、沙漠热气流发电等项目建设。

  三、围绕可持续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近年来,乌海市围绕“清洁生产”这一主题,推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积极推进资源就地转化,实现清洁生产的同时,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着力减少对资源的消耗。依托煤而不依赖煤、立足煤而超越煤,加大高新技术的引进和研发力度,在煤炭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狠下功夫,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层次,同时积极引进非煤非资源类产业,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一是推进传统产业新型化。目前,煤炭开采、洗选、建材、火电等传统产业占GDP的比重由建市初期(1976年)的60.1%下降到43.5%,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81.8%下降到67.7%;煤炭资源就地转化率由原来的20%提高到90%以上;全市电力装机容量达到335万千瓦,近两年乌海电网年售电量均跨过百亿大关。下一步,坚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推进煤炭开采、洗煤、炼焦、电力、建材等传统产业新型化。

  二是推进新兴产业规模化。目前,新兴产业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建市初期的8.5%提高到30.2%,非煤产业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5.7%提高到49.2%。2012年,全市68个工业重点项目中,非资源型或产业链延伸项目有55个。下一步,以精细化工、煤焦化工、氯碱化工、硅化工以及新能源和装备制造产业为重点,推进新兴产业规模化。

  三是推进支柱产业多元化。目前,以煤炭开采、洗选和电力生产供应为主的能源产业占63.4%,化工占28.3%,钢铁冶金占3.4%,建材占2.9%,其他产业占2%。下一步,着力推进支柱产业多元化。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加快推动煤化工、氯碱化工产业延伸升级,建成全国重要的焦煤和PVC深加工中心和交易中心;加快发展钢铁冶金、建材、精细化工等产业。

  四是将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优先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金融服务业。目前,生产性服务业占第三产业比重为49%。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紧紧围绕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即将蓄水形成的“乌海湖”,着力打造集山水、沙漠、历史文化为一体的旅游产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完成中国当代书法馆建设,着力打造“中国书法城”城市名片,带动文房四宝、书画奇石、文化创意、文博会展等文化产业发展。

  四、兼顾发展与美丽,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我们“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既要为当代发展着想,更要为子孙后代着想”,决不能再以粗放式发展对资源进行掠夺式开发,不能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

  如果说在这个问题上,还需提升认识,那就是要让大家清醒地看到,环境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民生问题;不仅是社会问题,也是政治问题。作为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乌海市历届领导班子十分重视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问题,及早谋划,统筹考虑,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发展,正在逐步探索实践一条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发展的新路子,努力实现发展与美丽双赢。

  “十一五”期间,在地区生产总值从2005年的120.1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389亿元、平均年增速达到26.5%的情况下,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两项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从2007到2010年连续4年实现“双降”,2012年单位GDP能耗较2007年下降了28.5%,圆满完成“十一五”减排目标任务。2011年,我市被自治区政府授予减排目标完成奖和二氧化硫减排突出奖。2012年,我市4项主要污染物全部下降,完成自治区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一是始终把节能减排放在首位,发展生态工业,做好绿色矿山、洁净能源、循环园区、产业承接四篇文章。二是鼓励建设煤———电———用一体化企业和生产基地,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效益。同时,坚持低质煤就地转化,加快煤矸石发电、劣质煤制气等项目建设,最大限度利用煤炭资源。三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2008年至2012年,乌海市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用于林业生态建设投资达18亿元以上,完成造林30.6万亩,累计参加义务植树150万人次,植树670万株。特别是2013年,进一步加大绿化工作力度,投入23亿元绿化资金,完成造林面积5.6万亩,义务植树155万株。完成60多项园林绿化工程,种植各类乔、灌木8700多万株,新增绿地面积600多万平方米。2012年,乌海森林覆盖率达到17.5%,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7.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4平方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正在建设成为内蒙古自治区西部一座宜居、美丽的区域中心城市。

  ——乌海市委书记侯凤岐

微信 电话 顶部 工作人员:0971-7612617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平台服务热线:

0971-6121697

工作日(8:30-18:00)

Copyright ©  2019        青海技术市场        青ICP备1800111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