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帮助中心 | 关于我们
欢迎来到青海技术市场,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资讯 >  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有效促进科技资源融合

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有效促进科技资源融合

信息来源:四川省科技厅    发布日期:2013-08-28    浏览量:4

  国家(成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孵化基地(以下简称“基地”)是国家“十二五”期间启动的15个以生物医药高新园区为载体的“创新药物孵化基地”之一。基地建设自2011年启动以来,注重体制机制创新,积极推进科技资源融合,努力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一站式服务。在国家科技部、卫生部和重大专项管理办公室的指导和关怀下,各项工作进展顺利,特别是在省、市、区共建,资源整合,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实践举国体制指示精神,合力推进基地建设。根据刘延东副总理在专项实施过程中探索实践举国体制的指示精神,四川省积极实践,形成了“省、市、区纵横互动、全行业积极参与、全社会共同支持”的基地建设工作格局。四川省专门成立了由省政府分管省长担任组长,省、市、区相关部门和单位为成员的基地建设协调领导小组,整合全省科技、卫生、药监等各级、各部门资源共同推进基地建设。基地建设启动以来,省、市、区三级联动,为基地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和资金,出台了《四川生物医药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运行管理暂行办法》(川科社〔2011〕1号)等文件,配套经费4386万元,用于新药研发、平台建设、人才引进、园区建设等方面,全方位覆盖项目建设过程,有力保障了项目实施。同时,在政府引导下,基地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先后搭建了四川生物医药产业技术研究院、四川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创新平台,引入了省药检所、省疾控中心等专业服务机构,集成了中科院成都分院、省科技信息研究所、省分析检测中心等资源单位,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参与产业创新的新格局。

  二是基地建设顺利推进,有效带动产业快速发展。两年来,在省市区各有关部门共同支持下,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产学研联合”的基地建设原则,基地7个领域22个课题建设顺利推进,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创新药物研发、国际合作、高水平人才团队引进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基地建设工作的带动下,基地内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有了显著提升,企业经济效益逐年攀升,大批国内外顶尖人才聚集,新药研发成果显著。在新药研发方面,在研1类新药数目从6个/年增加到10个/年,年均增长29.10%,两年共获得临床批件数14个,取得新药证书17个;在知识产权方面,申请专利数目从111个/年增加到304个/年,年均增长65.49%,取得专利授权数从77个/年增加到346个/年,年均增长111.98%;在人才引进方面,高水平人才队伍逐步加大,基地现有硕士及以上专业人才达516人,其中海外归国人才24人,国家千人计划7人,四川省百人计划已达3人;在经济效益方面,企业总产值从65.62亿元增加到87.86亿元(占全省生物医药工业总产值的9.80%),年均增长15.71%,销售收入达到84.59亿元,年均增长17.66%,研发投入达到57.02亿元,年均增长266.25%。

  三是服务中小微企业,打造一站式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由省科技厅、成都市科技局、成都高新区管委会共同打造的四川生物医药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作为基地建设核心,集新药研发、信息服务、分析检测、成果转化、投融资服务等六大功能为一体。平台按照“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科研院所为骨干、省、市、区共建”的原则运作,顺利整合了全省66家国家级和省级的重点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龙头企业,其中包括4家GLP,3家GCP,2家GMP,以及成都康弘药业集团高通量细胞筛选系统等优质稀缺资源,将分散的资源集中于创新,共同服务于公共服务平台。目前,平台已累计提供服务25000次,服务金额达5000余万元,为中小型生物医药企业提供了“一站式”服务,实现了资源的开放、共享、共赢,为区域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撑,取得了显著成效。

  四是地奥心血康欧盟上市,实现治疗性药物进入发达国家零的突破。由成都地奥集团研制生产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地奥心血康胶囊”,经过数年努力,完成了原料药和制剂车间改造并获得欧盟GMP认证,该项目于2012年3月以治疗性药品身份通过荷兰药品评价委员会(MEB)注册,获得在该国上市许可。成功实现了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治疗性药品进入发达国家主流医药市场零的突破,同时成为欧盟成员国以外市场准入的第一个植物药,对于我国中药产品进军欧盟市场起到示范作用。

  基地经过两年建设,在省、市、区三级联动引导下,逐渐形成了企业和市场主导创新、产学研资源有效整合、公共服务平台支撑发展、生物医药专业孵化园配套的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产业创新格局。为充分发挥基地对四川医药产业的带动作用,四川将在后续工作中,组织基地建设单位,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大对社会服务力度的思考,加大协同创新力度,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改革作有益的探索。

微信 电话 顶部 工作人员:0971-7612617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平台服务热线:

0971-6121697

工作日(8:30-18:00)

Copyright ©  2019        青海技术市场        青ICP备1800111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