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帮助中心 | 关于我们
欢迎来到青海技术市场,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资讯 >  深耕知识产权 培育创新沃土

深耕知识产权 培育创新沃土

信息来源:侨乡科技报    发布日期:2013-09-16    浏览量:4

  “截至目前,企业共申请国家专利104件,获得授权76件,其中发明专利15件。并且这一数字还以每年30项以上的速度持续递增……”这是2012年10月,福建省知识产权局局长罗旋一行莅临鸿星尔克集团调研时,集团副总裁熊益清汇报的成绩。

  但如果把时间调回2009年,面对鲤城区科技局的知识产权的调查走访人员时,鸿星尔克的负责人却有点尴尬:当时企业连一项拿得出手的发明专利都没有。这种情况在像鞋服这样的传统产业中并不鲜见,对专利申请、保护和国家的相关政策知之甚少,也并不热衷于申报专利,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知识产权对企业到底有何作用?”面对企业的不解和疑问,鲤城区科技局局长吕华元亲自登门了解情况,并会同知识产权工作人员主动为鸿星尔克提供知识产权辅导,手把手地把鸿星尔克从一个知识产权的“门外汉”,牵进了知识产权“大户”的行列中。

  在鲤城,像鸿星尔克这样的案例还有不少,从一开始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懵懂无知,到现在积极申报,专利拥有量年年增长……在加快创新体系建设过程中,该区牢牢抓住知识产权这一“龙头”,大力实施知识产权强区工程。不仅为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也为全区的转型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内在动力。继取得“福建省知识产权强区”的荣誉后,近期,鲤城知识产权工作再传捷报,鲤城正式入围“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区)”。在这金秋时节,鲤城区的知识产权工作迎来了新一轮的丰收期……

  筑牢根基:完善组织机构健全政策体系

  从历史古城到专利强区、自主创新之城,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鲤城区区委、区政府在知识产权方面的积极推进。

  鲤城区一直把知识产权工作作为推动自主创新的中心环节,并明确提出,把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建设知识产权强区作为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提升产业和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为了给知识产权工作提供体制保障,鲤城区成立了由区政府主要领导担纲挂帅的区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并在鲤城区科技局加挂区知识产权局,设立知识产权综合管理股,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全区有关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管理和保护工作,使知识产权工作体系建设落到实处。

  “机构搭建好了,还需要建立健全相关扶持政策。”鲤城区科技局局长吕华元介绍,为促进企业创新发展,该区研究制定了《关于印发鲤城区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实施意见的通知》《泉州市鲤城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重大经济活动知识产权审议工作的意见》《鲤城区进一步提升企业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水平专项行动工作方案》《鲤城区进一步推动企业自主创新三年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推进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管理的政策措施,有力地推进全区知识产权工作。

  充实钱袋:多举措盘活创新“金源”

  有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再辅以相应的资金扶持,鲤城区的知识产权工作可谓一日千里。

  近年来,鲤城区政府不断加大对知识产权提升工作的财政投入,将知识产权专项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并逐年递增。

  此外,鲤城区还在全市率先制定出台了《鲤城区培育扶持自主知识产权的规定》《关于推进民营企业“二次创业”的实施意见》等政策,对专利的开发和推广应用予以奖励。即使在区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2012年,鲤城区对本年度获得各级专利奖的企业、个人及已授权的发明专利授权人的奖励金额仍高达234万元。这一举措,大大激励了鲤城区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热情。

  当然,政府的扶持资金对建设“创新鲤城”而言只是杯水车薪。因此,鲤城区的管理者们认为,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提升其自身“造血”功能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2012年12月,泉州获批国家级“金改区”,借此良机,鲤城区紧紧围绕实体经济和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需求,大力推动金融改革创新,推动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其中,为提升专利价值,盘活企业“智慧资产”, 鲤城区科技局在全区70多家科技型企业中展开专利权质押融资需求调查,同时积极联系各商业银行,合力推动知识产权质押业务开展。

  2013年8月,鲤城区组织召开了“专利权质押融资推介会”,为金融机构与企业搭建平台,进一步促成其融资授信签约。推介会取得良好成效,海峡银行科技支行、泉州银行、兴业银行等证券机构均表示有意向对获得重大科技项目认定的高新企业提供新增贷款服务。目前,晶彩(福建)光电有限公司已向泉州农商银行鲤城支行申请专利质押贷款。

  贴身服务:知识产权指导“零距离”

  专利工作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但仍有不少企业专利申请与保护意识淡薄,专业人才匮乏,而自己培养成本又太高。面对这种普遍存在的问题,鲤城区领导高度重视,区分管领导多次带领区知识产权局人员下基层、进企业,登门了解企业的专利申请报批情况,不厌其烦地为公司的管理层宣讲国家知识产权相关政策,阐明专利申请对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性。鲤城区科技局全局干部挂点分片包干,深入企业一线,开展民营企业科技创新“五清零、六提升”活动,引导专业化的科技服务机构走访对接企业,针对企业开展研发设计、检验检测、专利代理、科技金融、科技信息等活动中遇到的力量较弱、设备落后、专利挖掘、政策享用等问题进行分类指导,切实提高企业创新活动开展的成效。

  据了解,目前鲤城区内的鸿星尔克、光微电子、铁通电子等公司先后设立专门负责知识产权工作的部门,并由区知识产权局对其专利撰写、申请和应用等进行全方位的辅导。正是这种“贴心”的服务,鲤城企业的知识产权工作才获得质的提升。

  “过去是国外公司来告我们侵犯他们的知识产权,现在我们把专利注册到了国外,在国外也能主张我们的权利。”文创太阳能的专利部负责人表示,鲤城区科技局、知识产权局不仅帮助企业更新观念,还积极指导公司制定海外专利战略,通过对海外竞争对手进行相关专利检索分析后,指导企业进行新产品研发,开发出了满足海外市场需求的专利产品。据了解,目前鲤城区企业已向国外申请专利16件,已获授权专利7件。如:梅洋塑胶公司SEALEDFOODBOX(密封快餐盒)专利在美国获得授权;文创太阳能公司获得国外外观专利6件,其中美国、加拿大、欧盟各2件;光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一种双极化微带天线”申请PCT,并获美国、日本、韩国受理。

  强化载体: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创新“摇篮”

  自主知识产权创新的主体在企业,但企业的发展需要有创新平台的支撑。2013年5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将鲤城高新区列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

  作为鲤城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载体,鲤城高新区在鲤城区知识产权强区战略中占据重要地位。围绕高新区产业特色,鲤城区科技局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在转变提升纺织鞋服、机械汽配这些传统产业,支撑引领微波通信、光电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重要作用,形成了与高新区科技、经济、产业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相适应的知识产权工作体系。以高新区为载体,有力地促进了鲤城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产业和企业集团的形成和发展。

  此外,鲤城科技局还与国内权威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搭建了15个科技公共服务平台,为当地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通过这些平台,已成功对接了60多项技术成果。同时,通过培育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建立维权援助平台、构建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一系列方式,鲤城整合了各方资源,为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加上了重重的砝码。

  成绩斐然:万人口发明专利全市居首

  各方合力,终于换来了鲤城知识产权“收获金秋”。前3年,全区共申请专利2463件,已获授权2073件,发明专利拥有量137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3.65件,连续多年居全市首位、全省前列,远高于全国有效专利平均拥有量。

  专利数量的增加,自主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成为促进鲤城区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经济“质”升的重要推动力。据了解,2012年鲤城区规模以上高新企业实现产值134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54%。

微信 电话 顶部 工作人员:0971-7612617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平台服务热线:

0971-6121697

工作日(8:30-18:00)

Copyright ©  2019        青海技术市场        青ICP备1800111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