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帮助中心 | 关于我们
欢迎来到青海技术市场,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资讯 >  艾滋毒感染人体细胞机制获得重大发现

艾滋毒感染人体细胞机制获得重大发现

信息来源:中国中小企业信息网    发布日期:2013-09-17    浏览量:4

  “看清”艾滋病毒侵犯人体“入口”

  各种艾滋病毒(HIV)入侵人类免疫系统的第一步,必须打开“入口”,即位于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蛋白质——大多数HIV选择名为CCR5的病毒共受体,少数则以CXCR4为共受体。这些蛋白质分子“入口”,具体是何模样?这问题长久以来困扰着科学界,也阻碍着科学家精确设计更有效的抗艾滋病药物。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和美国Scripps研究所的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团队,成功解析了CCR5的高分辨率三维结构。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杂志(Science)今天在线发表了这一成果,论文通讯作者为上海药物所吴蓓丽研究员。2010年,也是吴蓓丽领衔的研究团队,测定了另一“入口”受体——CXCR4的晶体结构,并在《科学》杂志发表研究成果。

  昨天下午,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在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吴蓓丽在发布会上介绍说,这些结构信息将帮助科研人员更准确地理解艾滋病毒感染细胞的机制,有助于研发出更有效的抗艾滋病毒感染的新型药物。

  CCR5受体是新型抗艾药物研发中最受关注的靶点之一。科学家们希望,可以设计一种药物,让CCR5“萎靡不振”,进入非活性状态,不让它与艾滋病毒结合。据悉,上海药物所的科学家们已根据新解析的CCR5高分辨率三维结构,合成具有抗艾新药“候选人”潜质的化合物。CCR5结构揭示了抗艾药物分子马拉维若抵抗艾滋病毒结合的精细景象。而目前合成的新化合物,在病毒实验中的抗艾表现比马拉维若更佳。(记者董纯蕾)

微信 电话 顶部 工作人员:0971-7612617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平台服务热线:

0971-6121697

工作日(8:30-18:00)

Copyright ©  2019        青海技术市场        青ICP备1800111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