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新浪科技 发布日期:2013-11-11 浏览量:4
近日,深圳超多维光电子公司总裁戈张非常忙。原因很简单,超多维裸眼3D技术今年初获颁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后,国际产业巨头不断前来寻求专利授权,很多重大国内国际会议需要他亲自到场。一切源于第九届高交会,超多维3D显示产品荣获优秀产品奖,因此结缘深圳。
超多维已站在全球裸眼3D产业顶峰,3D专利位居世界前三。高交会就像“催生婆”,腾讯、本斯、达实智能、云来网络科技、金蝶等一个个龙头企业,都从高交会起步。互联网、新能源、新一代显示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最尖端的技术和产品,都在这里找到合适的“婆家”,最终落地生根,枝繁叶茂。
从“小微”到“巨头”
8年前的高交会上,科技“草根”身份的刘磅卖自己的节能产品,希望得到资本关注。
得益于眼光超前,刘磅很快获得了投资。几年下来,刘磅创建的达实智能,成为中国首家上市的合同能源管理企业,一跃成为行业小巨人。
从“小微”到巨头,高交会上演众多草根创业故事。
这些故事全然不同,但都给出了相同的答案——高交会是新技术、新产品落地,进而实现产业化的“助推器”。
从高交会起步,实现跨越式成长,不只刘磅和他的达实智能。深圳冠日、朗科、比亚迪、大族激光、三诺等众多创新型企业都曾在高交会上获得关注。一个个创新企业,引领着一个个新兴产业,上演了从“小微”成为“大树”甚至“大象”的跨越。据不完全统计,10多年来,深圳200多家企业借高交会平台成功上市。
高交会引领创新,创新实现创业梦想。据统计,10多年来,高交会参展项目累计10万多个,参展企业累计达数万家,众多创新项目成功转化为新的产业。中科院深圳先进院智能系统与机器人等大批研究成果,在高交会上展出后,不仅业界关注,更得到企业追捧。目前,深圳先进院的科研成果相继落地,带动了战略新兴产业的壮大。
据不完全统计,自首届高交会以来,研发机构与企业在高交会上达成数百项合作,如生物医药、互联网、转基因、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一批国家级重点科技攻关计划、863计划、火炬计划项目,均实现了产业化,一批龙头企业打入国际市场。
从“生冷”到“热捧”
几年前,在高交会上寻找商机的云来网络科技公司创始人谌鹏飞,当然没有想到云服务有这么好的前景。那时,当高交会上首次出现“云”概念的时候,除了少数的业内人士外,大家都被搞得“云里雾里”。
不过,在成功运营一家上市公司后,谌鹏飞毅然选择了挑战。来自腾讯、微软、百度、甲骨文等一批拥有丰富移动互联网经验的精英,很快因为共同的创业梦想聚集在深圳南山科技园。目前,云来网络科技成为中国最大的移动APP云服务提供商,服务企业达600多家。
事实上,当“云”首次飘进高交会,就注定了这一全球最值得期待的技术革命——云计算的命运。它从生冷到热捧,从高在云端到走向大众。目前,众多产业离不开“云”,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云”。
深圳“云产业”拥有雄厚基础,上下游产业链完备。目前,国家超级计算中心落户深圳。作为深圳建市来最大国家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国第一台实测性能超千万亿次的超级计算机“星云”,为深圳乃至华南地区云计算产业提供支撑。
不仅是“云”,以前高居“象牙塔”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和产品,而今呈现出“上攀高峰、下接地气”的新格局:敏锐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趋势,突出展现新技术、新成果、新模式;云计算、物联网、新能源等代表产业和市场未来的新技术,不谋而合地纷纷通过这个高交会平台走入市场,走向世界。
从“配角”到“主演”
创新驱动,布局高端。大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带,正在深圳形成。
深圳全力打造的大沙河创新走廊,承担着创建自主创新核心区的重任。在上几届高交会上,它还只是构想,而今已在全面推进中。
南山区留仙大道一侧的“南山智圆”,十几栋用于高新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总部大楼、研发中心的现代化建筑,代替了原来杂乱无章的城中村。再过几天,“南山智园”将在本届高交会期间开园,艾默生、深信服、锐明视讯等十几家行业领军企业届时正式进驻。
不远处,就是“南山云谷”。这里曾经聚集很多低端加工企业,年产值只有8亿元左右,经过改造升级,如今吸引了电子商务、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50多家高端企业入驻,年产值40多亿元,是原来的5倍。未来的“南山云谷”二期,力争吸引近100家优质企业入驻,年产值将达100亿元。
新的经济增长极悄然成型。再过3年,大沙河创新走廊GDP将达200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可望占据九成左右。
从大沙河创新走廊辐射开来,是一批全新的产业带。地处光明新区的国际平板显示园区,目前聚集26家规模以上企业。华星光电、旭硝子、日东电工、莱宝高科等产业集群;位于坪山新区的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核心区已引进赛诺菲—巴斯德等企业32家,总投资70多亿元,预计产值500亿元;坪山国家新能源汽车基地引进比亚迪动力电池等15家企业,预计产值300亿元。
产业突围,收获惊喜。战略性新兴产业后来居上,从配角到主演,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引擎。仅今年前三季度,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到3664.3亿元,占GDP比重超过三成。
Copyright © 2019 青海技术市场 青ICP备1800111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