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db:出处] 发布日期:2013-11-18 浏览量:4
国内光伏产业在接连遭受欧美“双反”、征收反倾销税等不利因素的打击下,国际市场萎缩,产业发展陷入困境。对此,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针对光伏行业的扶持政策,大规模开启国内光伏市场,推动光伏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最近受政策利好的刺激,国内光伏产业开始回暖,其中一些关键组件,如光伏逆变器的销售,更是出现了大幅增长。
泉企推出智能逆变器
近两年,以光伏产业外贸为主攻方向的文创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开始逐步将视线转向国内,其研发的智能并网发电光伏组件,主攻家庭发电市场。在国家电网向社会发布了《关于做好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后,家庭并网发电正日益成为市场的亮点。而在整个智能并网发电光伏组件中,“智能微型并网逆变器”是其中最为关键的技术环节。
“逆变器是整个光伏发电系统里面最难的技术环节,研制智能化的微型逆变器更是难上加难。这个项目是‘复旦-文创太阳能光伏应用技术研究中心’花了3年时间研制出来的成果。其各项性能指标业界领先,而且成本大幅降低。”文创公司的技术负责人陈志刚介绍,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产生的电流为直流电,而民用电力以交流供电为主,如果人们想用上太阳能发电站提供的电力,那就需要“光伏逆变器”的帮助。除了实现交直流的转换之外,逆变器还能执行其他功能,如将电路断开,避免电路因电流突变而损坏……作为光伏发电系统的核心部件,逆变器效率的高低、品质的优劣,直接影响整个光伏发电系统的性能发挥、电站是否能够稳定高效的运行,对于提高光伏发电系统的发电效率、可靠性,提高系统的寿命、降低成本至关重要。
以往太阳能发电站所使用的逆变装置,一般都是由一个逆变器“管着”百来块太阳能电池,呈串联式结构。有点电路知识的人都知道,串联结构的电路中,只要有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那整条线路就会瘫痪。就像是一个火车头拉着一列车厢(太阳能电池),只要火车头坏了,或是某一个车厢出了问题,那整列火车就得停下来。而且在传统逆变器系统的管理下,整个发电系统的发电效率由效率最低的那块电池来决定,这大大降低了太阳能发电的效率。而文创公司所研发的微型逆变器是把火车变成了汽车,每一块太阳能电池板都是独立的能源输出体,一块太阳能电池板损伤并不会对其他电池板的运行造成影响。
据了解,文创与复旦大学联合研发的微型智能逆变器可提高光伏组20%左右的转化效率。对于一个100千瓦的太阳能发电系统,提高效率0.1%就能节省将近1平方米的电池板。每提高1%,1个兆瓦的电站1年节约的成本是10万~30万元。
光伏利好政策启动逆变器市场
一方面是企业借助创新不断提升光伏组件的科技含量。另一方面,是国家频频出台的扶持政策,为中国光伏产业不断加码。
综合目前国内相关光伏扶持政策来看,大力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将是今后一个时期内光伏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在早些时候,国家能源局召开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座谈会,研究分布式光伏发电发展具体措施,并对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区建设工作进行了部署。国家电网也向社会发布了《关于做好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成为积极促进分布式光伏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
在国务院最新发布的《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也明确要求,电网企业要加强与光伏发电相适应的电网建设和改造,保障配套电网与光伏发电项目同步建成投产;扩大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建设100个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示范区;简化分布式光伏发电的电网接入方式和管理程序,对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免收系统备用容量费和相关服务费用。
由此可见,在政府扶持政策的引导下,光伏产业在结构和框架上的发展蓝图已更加清晰起来,国内光伏发电应用市场的主攻方向也明确地指向了分布式利用。在此背景下,国内光伏发电终端装机量将由此得到进一步增长,对此,《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也给出了明确的发展目标,“2013~2015年,年均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容量1000万千瓦左右,到2015年总装机容量达到3500万千瓦以上”。
国内光伏市场的的大范围开启,以及大规模增长的光伏装机容量,将会直接刺激光伏逆变器需求的进一步扩大,逆变器市场将由此迎来发展的关键期。同时,随着实际应用的日益广泛,对逆变器产品的功能设计、性能发挥也带来了更多考验和更高要求,《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提高光伏逆变器、跟踪系统、功率预测、集中监控以及智能电网等技术和装备水平,提高光伏发电的系统集成技术能力”。
Copyright © 2019 青海技术市场 青ICP备1800111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