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资讯 >
荒漠化地区植被演替动态及生境适应研究有新进展
荒漠化地区植被演替动态及生境适应研究有新进展
信息来源:甘肃科技厅
发布日期:2013-12-16
浏览量:4
荒漠化地区植被演替动态及生境适应策略研究,以甘肃黄土高原丘陵区的弃耕地为研究对象, 选择4种不同年代的弃耕地进行对照,通过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法、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黄土高原弃耕地植被在恢复演替过程中的演替方向和演替动态,地下根系的空间分布、动态特征以及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详细分析了黄土高原弃耕地植被演替规律以及土壤理化性质对植被恢复的响应、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以及植被恢复的机理,取得了一系列有意义的结果,对于加快黄土高原退化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有重要意义,可为黄土高原弃耕地的植被恢复和重建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发现天然植被能够更好的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积累更高的生物量,弃耕演替不利于土壤水分的恢复;植被演替过程能促进群落结构的稳定性,提高植被生产力,逐渐减少地上部分的水分含量,减少蒸发,可使物种在极度干旱的环境下存活和繁殖。同时,随着演替时间的延长,群落表现出植株生长缓慢,群落矮化的特征,植物在演替过程中通过增加对地下器官的分配和减少对地上器官的分配而适应干旱地区的环境,从而保持物种的生存和延续。
结合研究,在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皋兰生态与农业综合试验站建成了200亩的试验基地,举办了生态环境保护知识讲座与技术示范300人次,向当地群众普及了生态恢复及环境保护的知识,提高了当地群众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