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db:出处] 发布日期:2014-02-21 浏览量:5
——写在第二个“福建省知识产权日”来临之际
2014年2月21日,是第二个“福建省知识产权日”,今年的主题为“加强知识产权运用与保护,助力创新驱动发展。”
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随着全球知识经济的繁荣和发展,知识产权已成为国际竞争的一个焦点。发达国家把知识产权视为维持其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在国际贸易中大力保护本国知识产权,甚至采用国家立法的形式将知识产权与贸易制裁联系起来。2008年6月,国务院颁布《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国内外新形势作出的一项事关我国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全局性的重大战略决策,标志着我国知识产权工作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2013年以来,泉州市知识产权局在泉州市委、市政府和市科技局的领导下,在国家、省知识产权局的支持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组织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以推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工作为载体和抓手,推动全市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的持续提升,致力打造“创新高地”,掀起民企“二次创业”新高潮,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全市知识产权事业取得可喜成效,迈上了新台阶。
强化载体建设 知识产权助推区域经济发展
2013年,是泉州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工作的关键之年。这一年,市知识产权局积极组织实施《泉州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扎实推进各类知识产权工作载体建设。各县(市、区)知识产权部门认真抓好《工作方案》贯彻落实,突破常规,加大工作力度,在提高知识产权管理水平、提升发明专利拥有量和知识产权运用能力、推进质押融资试点工作等方面取得重点突破,全面实现《工作方案》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在国家、省知识产权局的大力支持下,晋江市被列入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培育城市(县级市),南安市被列入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县级市)、鲤城区被列入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区),泉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所属的鲤城高新区、石狮高新区被列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的要求,泉州市知识产权局指导和帮助3个国家级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强县工程制定工作方案,开展具有特色的知识产权工作。同时,制定了《泉州市高新区推进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工作方案》,并与两个分园区签订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工作责任状,确保试点园区工作取得实效。此外,2013年我市新增1家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9家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6家福建省知识产权优势培育企业及5家福建省知识产权普及教育试点中小学。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为进一步加强全市专利事业发展的统筹规划,更好地发挥专利制度在推动泉州创新驱动发展中的作用,2013年6月,泉州市知识产权局联合厦门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泉州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等共同研究制定《泉州市专利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3~2020年),同年12月26日,泉州市政府办公室正式印发实施该《规划》。
强化引导服务 知识产权运用水平持续提升
2013年5月15日,泉州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工作的实施意见》(泉政办〔2013〕126号),明确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工作发展目标及主要工作任务,积极培育和发展泉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为贯彻落实《福建省专利申请资助办法》,同年5月8日,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知识产权局修订出台《泉州市专利申请资助暂行规定》,重点资助发明专利,全年共受理发明专利申请资助343件,发放资助资金82.18万元。同时,奖励2011年5月以来的授权发明专利,发放奖励资金81.2万元;对2011、2012年度通过全国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的有关人员进行奖励,发放奖金0.8万元。组织评选2013年度泉州市专利奖27项,其中金奖1项、银奖7项、优秀奖19项,发放奖金81万元。此外,积极推荐优秀专利项目申报国家、省专利奖。2013年有1项专利荣获“第十五届中国专利优秀奖”,2项专利荣获“中国外观设计优秀奖”;2项专利获得“福建省专利奖”。
2013年,我市积极开展发明专利“清零”和“倍增”行动。结合科技创新“五清零”“六提升”专项行动、培育科技小巨人专项行动,印发《2013年开展企业发明专利“清零”和“倍增”行动计划》,确定发明专利“清零”与“倍增”企业250家,成立了3个工作小组,建立专家支撑团队。2013年共组织市、县两级知识产权工作人员、专家支撑团队200多人(次)深入企业开展帮扶服务,挖掘申请发明专利的资源。2013年,全市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18448件和13267件,同比增长36.46%和36.16%,年度专利数量继续位居福建省首位;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为1830件和399件,同比增长38.43%和18.40%,截至2013年12月,全市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59件,同比增长46.94%。同时,我市49家首获发明专利授权的企业各获得2013年福建省发明专利“清零”奖励资金1万元。
2013年,泉州市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3月20日,泉州市政府办公室印发《泉州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工作方案》。为确保各单位落实工作责任制,泉州市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和印发了《2013年推进泉州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计划》,落实年度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目标和任务,扎实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工作。12月31日,泉州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和市知识产权局联合出台《泉州市企业专利权质押贷款贴息暂行规定》,对专利权质押贷款进行贴息。与泉州银行、泉州农商银行等签订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战略合作协议,并开展专利权质押融资需求企业征集工作,2013年向有关银行推荐有专利权质押需求的企业2批54家。此外,与市经贸委、市科技局、人民银行泉州市中心支行联合开展“泉州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提升年专项行动”,举办中小企业专利权质押融资培训班、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专题研讨活动等。2013年,全市共有22家企业(占全省的59.5%)与银行签订专利权质押贷款协议,授信额度2.5690亿元(占全省的53%),企业数量和授信额度均位居福建省设区市前列。
2013年,市知识产权局还开展了企业知识产权托管和贯标工作。联合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开展知识产权托管工作,通过建立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档案,组织中介机构对重点企业进行走访,引导企业与知识产权中介机构签订委托协议,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开展知识产权培训、专利信息分析、专利申请和保护等服务。自《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GB/T29490-2013)发布以来,已推动10家企业开展贯标工作,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国家、省知识产权局举办的贯标培训班,提高企业贯彻执行知识产权管理规范的意识和实务能力。今年,泉州市将强化实施重点产业专利导航工程,选择水暖卫浴等专利密集的重点产业开展专利信息分析与运用,加强产业专利布局,探寻专利导航重点产业发展的方法和路径,运用专利制度提升产业技术创新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全力助推民营企业“二次创业”。
2013年,泉州市知识产权局还积极推动企业开展专利信息分析利用工作。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有关示范城市工作部署和要求,制定《2013年泉州市实施专利信息分析利用能力提升计划工作方案》,从建立工作体系、开展业务培训、开发利用专利信息分析运用系统等方面推进企业提升专利信息分析利用的能力。2013年10月28~31日,举办为期4天的专利信息分析利用实务培训班,邀请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家到我市为企业工作人员授课,使其快速掌握专利信息的检索、分析、利用等技能,培养企业专利信息分析人才。同时,推荐20家企业参与国家知识产权局开展的专利信息导航产业发展课题,推动6家企业开展首批专利信息分析应用软件试点工作,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此外,泉州市知识产权局积极拓展服务形式,知识产权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泉州知识产权信息网改版升级,推动福建省专利技术(泉州)展示交易中心及泉州市专利技术展示交易网有效运行,促进优秀专利技术与资本市场的对接,为公众和企业提供更加便捷的知识产权服务。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与举报投诉服务功能建设更加完善。2013年,市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通过电话、网络信件、来访等方式接收社会公众、知识产权权利人的维权援助与举报投诉咨询537人(次),接收维权援助与举报投诉案件52件。开展重大项目与高层次人才维权援助服务工作,完善泉州市知识产权志愿者队伍建设,组织知识产权志愿者为市民提供知识产权咨询服务,进一步提高社会公众的知识产权意识。此外,泉州市知识产权保护协会在知识产权宣传培训、专利文献检索、知识产权保护维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为政府有关部门的得力助手。
为进一步促进我市专利中介服务业的健康快速发展,2013年11月22日,泉州市知识产权局与市科技局、市财政局联合印发《关于促进专利中介服务业发展的工作意见》,加大对专利服务机构的资金支持力度,鼓励符合设置条件要求、信誉较好的省内外专利中介服务机构来泉设立分支机构。同时,完善专利代理机构信息月报制度,定期了解我市专利代理机构的业务开展情况,加强对专利代理机构的监管。此外,积极鼓励和支持省内外优秀中介机构在泉州设立分支机构。目前,全市共有专利代理机构6家,拥有专利代理人26名,从业人员近100名。
强化执法保护 知识产权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近年来,泉州市专利执法能力建设明显加强。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的部署,制定《泉州市专利行政执法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建立健全专利行政执法工作长效机制,不断提升专利行政执法能力。2013年5月,经市委编办批复,在全省率先设立专利行政执法支队。泉州市科技局、市知识产权局印发《关于建立专利行政执法“市带县”工作机制的通知》,加大专利行政执法工作力度,严厉打击专利违法行为。2013年,泉州市知识产权局共受理各类专利违法案件62件,其中侵权纠纷15件,假冒专利38件,其他专利案件9件,结案60件,中止处理2件。其中,在处理一起专利侵权纠纷时,仅用短短11天就成功快速调处了纠纷,为专利权人挽回经济损失60多万元,并努力促成双方当事人建立互惠合作关系,请求人专程送来一面写有“创新理念 高效执法 热情服务 专利护航”的锦旗表示感谢。同时,加强制度化和信息化建设,成立专利案件审理委员会,进一步规范专利行政执法行为,提高专利案件的审理质量,更好地维护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启动泉州市专利行政执法综合管理系统建设,依托该系统可以实现对专利违法案件受理、立案、调查取证、审理、结案、执行与公开等程序的电子化处理,提高执法办案质量和效率。
持续开展打击侵权假冒工作也是泉州市知识产权局的“法定作业”之一。市知识产权局认真履行市“双打办”的工作职责,推动全市打击侵权假冒工作的有序开展。根据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组织集中开展鞋服类商品专项整治工作,切实保障我市鞋服类企业的去库存化工作顺利进行。2013年3月,由公安部经侦局政委高峰带领的全国打击侵权假冒绩效现场考核组莅临泉州考核时,对泉州市打击侵权假冒工作取得的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2013年全市行政执法部门共立案查处各类侵权假冒案件1349件,涉案金额1403.456万元。此外,全市知识产权系统还积极开展执法维权“护航”专项行动及展会知识产权执法工作。2013年,全市知识产权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200多人(次),检查商品3100多件。在第十五届中国(晋江)国际鞋业博览会、第十六届海峡两岸纺织服装博览会期间,组织专利执法人员在展会现场设立知识产权服务台,及时妥善地处理了2起展会专利侵权纠纷,维护了展会秩序。
2013年,泉州市科技局、市公安局、市知识产权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药监局、市烟草专卖局等7个部门签订了打假维权战略合作机制备忘录,建立协作联络、信息共享、联合执法、案件移送协作、信息宣传发布等工作机制。同时,泉州市科技局、市知识产权局与泉州24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签订了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协议,进一步降低企业的维权成本,提高知识产权执法效率。
营造舆论环境 知识产权宣传培训如火如荼
2013年,市知识产权局利用 “福建省知识产权日”“知识产权宣传周”“中国专利周”等有利时机,开展现场咨询和网络在线咨询活动,召开打假维权合作协议签字仪式暨知识产权白皮书发布会,开展知识产权进校园、进企业,发送知识产权宣传短消息,发放知识产权宣传资料等,在泉州电视台、《泉州晚报》《侨乡科技报》等新闻媒体上开设专栏或专题,并刊登知识产权公益广告,大力宣传知识产权相关政策措施及我市建设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取得的成效。2013年,共利用手机短消息向我市的广大群众发送知识产权宣传信息15万条,播放电视公益广告 9次,印制知识产权宣传环保购物袋1000个,印发宣传材料近1.5万份。
为进一步拓宽培训渠道,2013年7月,经福建省知识产权局批准,建立了福建省知识产权远程教育平台泉州分站,并依托泉州分站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知识产权远程教育培训。同时,举办了中小企业知识产权高级研修班、专利权质押融资专题培训班、专利行政执法业务培训班、专利信息分析利用实务培训班等专题培训,并指导各县(市、区)知识产权局自主开展培训活动。2013年,全市共开展各类知识产权培训23场,参加培训人数达到2400多人(次),并有504人(次)通过福建省知识产权远程教育培训平台泉州分站学习知识产权实务课程。
Copyright © 2019 青海技术市场 青ICP备1800111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