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新华网 发布日期:2014-09-05 浏览量:4
随着一声汽笛长鸣,9月4日,我国第一艘自主研发、设计和建造的水下考古专业船只“中国考古01号”工作船在青岛首航。
记者在山东青岛中苑码头见到了这艘水下考古船,白色的船体上印有“中国考古01”字样。据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介绍,“中国考古01号”船的建成使用,填补了我国的一项空白,让我国水下考古专业设备装备水平迈入国际先进行列。
“中国考古01号”工作船采用全电力推动动力方式,全长57.91米、宽10.8米、深4.8米,满载排水量980吨,续航力1000海里,自持力30天,核定载员30人。该船以我国沿海与西沙海域为主要工作海域,船上配有考古仪器设备间、出水文物保护实验室、潜水工作室、减压舱等设备,可承担水下文化遗存的调查发掘、出水文物现场保护及小型的展览宣传等工作。
励小捷说,水下文化遗产是我国海洋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保护好、研究好、展示好水下文化遗产,对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保证国家文化安全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此外,随着我国经济布局逐步向滨海地区聚集,如何在大规模开展的海洋建设中保护好水下文化遗产,是当前面临的新课题。
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柴晓明认为,“中国考古01号”工作船的建成使用,从本质上提升了我国水下文物考古与保护的能力,给考古人员提供了必要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不仅确保了考古工作的安全,也提高了工作效率,今后将担负起我国海洋水下考古的重任。
Copyright © 2019 青海技术市场 青ICP备18001110号-4